Page 32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六:棠陵文集、了虚先生集、芙蓉镜寓言
P. 32

· 028  ·  开化古籍丛书                                                                                                                                《棠陵文集》卷之二         · 029  ·






             矣。奈先生来意何,故以是告先生,惟先生闵其忠而教之。                                                                       人曰:“於戏噫嘻!今天子之于公,可谓礼矣。公之于天子,可谓忠矣。夫君
                                                                                                              之于臣也,初眷而渐哀,谓之不礼。臣之于君也,感其渥而忘其初,谓之不忠。
             断碑集序                                                                                             今天子之于公也,初固渥矣,继倍之,几又倍之,日有增,岁有益,近又进秩
                                                                                                              赐仪。自兹以往,讵可涯测,可不谓有礼矣乎!公之于天子之礼也,归省有纪,
                  颜书,固天下珍。其在宋墓者,尤颜书之珍。盖以颜之文与翰而述宋之功                                                            存问亦有纪,至于初恩,又欲纪之。自此以上,受符于棘寺,赐燕于琼林,歌
             业,足为三绝。故颜书诸刻,此当为第一,不但胜于《多宝塔》文而已。而况                                                               鹿鸣于乡,育于学校,何者非恩,何者不可纪?公之心,盖有未穷也,可不谓
             翰不见于《集古录》文,不载于新旧《唐书》,故初出而人竞慕之,亦其宜也。                                                              之忠乎!夫人臣之于君之恩也,深则识,浅则遗,是细人之行也。何也?夫浅
             然碑广则费纸墨,劳打搨,沙又瘠甚,殊不能应人之求,往往贻憾焉。盖不唯                                                               犹恩也而遗焉,使弗恩焉,其有不怨望者乎?故曰是细人之行也。然则,初恩

             累吾民,且自累也。然既出,又不可使之复晦,而有求亦不可以无答,乃谋别                                                               志感之作,天下后世可以知公之心矣。豪为公属吏,公弗以为属也,而有宾之
             刻于木。它日,见东漈陈公执之,谓豪曰:“颜碑天下至宝,勿多拓以损其真。”                                                             礼焉,故豪知公之心为最,而感公之恩亦不为浅。因为文以志公感,以白公心
             豪对曰:“如求者日众何?”公曰:“盍刻木以应之。”公之惜在碑,豪之惜在民,                                                            于天下,后世亦以志予感云。
             公之意尤广也。遂为之。凡系于碑于墓者,皆附焉。盖不但欲传颜文,亦以昭
             宋迹也。乃合而命之曰《断碑集》。豪尝闻地有异碑,苦于人之求也,多毁之                                                               宝制堂私录序
             以绝焉。沙人相传,此碑之断亦或以是。是集一行,碑乎吾知其免矣。

                                                                                                                  予尝度彭蠡,越南浦,溯金川玉峡,以达九牛,而止于横浦。习见章江之
             初恩志感诗序                                                                                           变,或潴而为潭,或激而为滩,或回而为澜,或涌而为涛,或分而为涧。其态
                                                                                                              不常,令人目晃神飞,以为天下之水,自黄河、长江之外,无如此江矣。比考
                  维正德十年春,大司寇张恒山公上疏若曰:“臣父母皆老矣,臣惟一兄近                                                            其源,则出于大庾之聂都山,犹河之有昆仑,江汉之有岷嶓也。夫善观水者必
             且故,宜乞休以养臣父母,俾臣弗贻他日之憾。”上曰:“吁!卿老成人,用法                                                              考其源,善观文者独不考其本乎?近在闽中,有以《宝制堂私录》投者。予阅
             甚明。朕方倚毗,宜敬其职,弗牵于情。钦哉。”公感泣而退。越数日,复上                                                               之,则吾友刘介大氏所著,而其子鲁所录也。簿书奔走间,就榻如蔗,秉烛流
             疏若曰:“惟臣一人,臣父母之命系焉。臣之去留,何轻重于国?实臣父母之                                                               览,愈读愈快,惟恨其尽耳。其变态之奇,犹夫章江也。明日,以语人,人曰:

             安危,亟臣父母悲痛臣兄,念加于臣,臣闻之病,弗可事事。臣留负亲,臣去                                                              “夫刘子,固大庾产也,居章江之上流,适当其胜,故其文宜若是其奇也。”予
             负国。臣年未衰,国负可补,臣父母衰矣,负则终负,愿放臣还,以全臣志。”                                                              谓之曰:予以刘子之文,有得于江山之助已也。非善观文者也,夫刘子之堂也,
             上曰:“咈哉!卿实贤孝。朕罔不悉国匪贤,曷又宜敬其职,弗执厥初。朕将                                                               以宝制名,示君恩之不可忘也。君恩之不可忘,吾之所以为报者何如也?故随
             遣人锡尔父母,以表卿孝。钦哉。”公感泣而退。越三载,公复上疏如前,上                                                               在而致其力,力致而名随在以立矣。夫刘子将不为忠臣矣乎!夫刘子有如是之
             慰留遣问,辞礼倍之。时有以天语分为韵,而赋诗以颂述之者,其目曰《天恩                                                               文,谁弗录之。而鲁也私录焉,急于传也。夫酒食衾枕之养,恒人之所乐也,
             存问》。存问之后,公请益力,上不得已,许暂往夙来,赐金给传,礼又倍之。                                                              非吾党之事也。文而传,传而急焉,谓非养志乎!夫人子以养志为孝,鲁也孝矣。

             时又有为文为诗,以颂述之者,其目曰《承恩归省》。公尝闲居,召豪而谓之曰:                                                             然,闻刘子之事,其合浦博士也,犹鲁之养志也。语曰:惟孝乃有孝子。夫刘
            “予昔上疏乞归养,蒙恩勉留,惠及吾亲,事在正德十年二月。近者两沐厚恩,                                                               子将不为孝子乎?忠孝,人之大本也,而刘子全之,是则章江之有聂都也。子
             皆赖诸贤以为不忘,唯此独阙。此恩之初,何敢忘也,子其识之。”豪退而语                                                               曰:有德者必有言。观《宝制堂私录》者,当以此法观之。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