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六:棠陵文集、了虚先生集、芙蓉镜寓言
P. 37
· 032 · 开化古籍丛书 《棠陵文集》卷之二 · 033 ·
林处士挽诗序 人之合乎?夫尹子者,其探政化之原乎?世固有孝子矣,风木之恨居多,未有
得亲之寿,得寿之极至此者也。世固有寿母矣,少艾之慕即移,未有得子之孝,
闽有处士曰林某者,卒于旗峰之麓。其子今浙江盐运曰堂者,捧币求言于 得亲之纯至此者也。有孝子无寿母,其孝也存诸心而弗征。弗征,俗何以厉也。
予友郑继之子。继之子辞焉,以属予。予窃疑之曰:继之子之文得马迁家法, 有寿母无孝子,其寿也有诸躬而弗乐。弗乐,俗何以厉也。子孝于下,母寿于上,
予弗逮远矣。得无病乎?往而辞焉,且观其故,则继之子欣然迎予,危然并予坐, 一堂之间,和气薰蒸,县大夫又从而表扬之,人将指而称之曰:“是母之寿也,
而无有病矣。辞之,则必不可,必予为之。予究其故,继之子曰:“处士之行高矣。 天也,而未始不本乎人也。是子之孝也,人也,而未始不动乎天也。”是之谓
善夫,其乡里亲戚人也。略之,则损真;详之,则近昵。况处士之行,不可不 天人之合,又将反而求之,曰:“彼孝也如此,我独无是心哉!彼寿也如此,
详也。使善夫为之,后将有善夫为昵者矣。昵,善夫奚恤也,独不为处士病乎?” 我独无是亲哉!彼孝也,寿也,县大夫礼之也如此,我能孝以致亲之寿也,孰
予曰:“然则古之内举不避亲者何与?”继之子曰:“是或一道也。古之道,可 弗礼之哉!”四境之内皆为董氏,而刑法可措矣。是之谓政化之原始。予学于
以施之今乎?”予乃按状而数之曰:“处士从翁源翁学《春秋》,又从宪副君学 文山,即知有董子矣。近时书问间,每荷教益,然以未及亲炙为恨。壬午之冬,
其学,可谓成矣。曰:不以仕进之心,而废父母之养。其志可谓贞矣。曰:与 予以审录反命,与邵子思抑泊于兰江,适予出,晤邵子,满意一晤而子倏归矣。
人无伪言,人亦敬信之。不与人校曲直,至老不识讼庭。其居乡可谓平矣。曰: 明日书来,云昨以母命而归,故不及晤。夫董子之事其亲,真所谓一举足而不
亲存而能养其志,没而慕之终身。其事亲可谓诚矣。曰:处宗族故旧,率有恩 敢忘者。予虽忝侍养之名,有愧多矣。故因尹子之请乐道之,以为世厉,亦以
意。有不足者,辄贷之,任其偿。其视利可谓轻矣。曰:教子孙以诗书礼义。 自厉焉尔。昔者董邵南行孝,得韩子作《董生行》以传,又愧予非韩子,之无
爱子孙之贤,贤于珠玉。其遗后可谓明矣。曰:厥配黄氏,寡言笑,相处士克家, 补于董子也。然董子自足传世,尚奚假于余言?
家用丰广。其治内可谓能矣。夫其学之成也,志之贞也,居乡之平也,事亲之
诚也,视利之轻也,遗后之明也,治内之能也,有一于此,皆可以名。况诸懿 寿翁安人六十序
之并乎,是宜盐运君之急于旌,诸君子之不已其鸣也。”继之子曰:“先生斯言,
处士其生矣。”予应之曰:“君固虑世之眤君为处士病也,予则虑世之病予而及 吾衢林郡公以永专使入逋吏巢,持其乡友司封刘绍功书币,役予为太安人
处士也。然处士有盐运君,固不假予言矣,吾二人者何虑焉。” 寿。予未敢执笔也,乃奉家君坦翁入郡,为林公彩衣称谢。公曰:“六十年之寿,
不为不高矣;四千里之程,不为不远矣。愿先生副之。”予因作而问曰:“孰以
寿董母序 为太安人寿?”公曰:“太安人事其父学录公则孝,事其夫东楼公则顺,事其
舅沈庵公如其姑郑则敬。其处妯娌姻族,下至婢仆之属,则无不得其欢心者。
兰溪董道卿先生,枫山章先生高弟也。吾师文山吾先生亦在师友之间。志 其见人之饥寒,则恻然思以衣食之;其见有微物,如一蚁之在地,则恐践而伤
慕圣贤,知行并进,事亲以孝闻。尝典南宫学政,为部使者知,荐擢令江浦, 之,皆仁之形也。语曰:‘仁者寿。’请以是为太安人寿。太安人家世业儒,无
务以德化,邑称善俗。先生厚于奉亲,薄于宦情,乃弃官去归,独养母夫人, 他蓄积。东楼公游郡庠,凡六试省闱,费给日繁,惟太安人焉资?沈庵公训新
竭力尽欢,跬步不少离。母夫人就养既充,心益乐,身益康,年益永,至是为 昌也,姑实与偕,家政丛委,唯太安人焉托?绍功姊妹日渐成立,婚嫁之须,
寿九十有四矣。邑令尹宾卿先生,托郑舍人节卿远来棠陵,谓方子曰:“董先 惟太安人焉赖?艰难困苦,太安人盖备尝之矣。语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生为兰江第一流人物。老夫人之寿,天亦有以报之乎?九月八日是其初度之辰。 夫将申之以晚福乎?’请以是为太安人寿。绍功幼学时,太安人则语之曰:‘尔
予重其人,欲寿其母以厉俗,非先生之文不可。”方子曰:“夫董子者,其值天 高祖提学公以儒业显,尔祖、尔父皆弗大显,所望者尔。尔胡可忽?’绍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