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198
· 194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发凡 · 195 ·
心眼,请毕业全《骚》,毋滋屈子之灵,怨君能与白而不为之白也。诵君此解,
使其忠君爱国之诚,流于悱恻缠绵之句。使读者可以励忠耿之心,可以知经国
之要,又乌可已耶!”予唯唯否否,继趋予再四,乃注《离骚》篇。于三求女, 发 凡
定其意志之所归,而理脉乃通焉。随注《天问》,前人所谓题壁无次者也,予
思命题为文,焉有无次者乎?省其章法,犹今策问之体。杂是非去取之意,用
反诘而不明言,有待人之省想以是非去取之者也。特苦其典故不经,暂为之辍。
嗣构《山海》诸书考之,乃积五旬日,寝食不舍,得其纲领条目。始以皇古开
天圣人之道为准,中分平天、成地、治人之三支。历引二帝三皇,至于桀纣, 一、文章片段,须是前后转折照应。段段合来,织成一片。断无中间意旨
陈法陈戒,传所谓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者也。其间问不经之说,无诞不有。 与首尾意旨离开者。故《离骚》三求女之意无着落,便与全篇片段离开。今照
即所谓以刺世事者也。其文章之起伏照应,变化莫测,而条理井然,真乃化工。 定郑袖怀王边说。却好与“闺中邃远,哲王不悟”语意相接,其片段乃成也。
至“皇天集命”之戒,则与丹书之旨同归,而言更警策焉。朱子称屈有王佐才, 一、读书之疑信,必定理先操于我也。如《九歌》题为鬼神,假诸篇如首
本领具见于此。末结以君国之失道。其哀声苦口,有中主闻之,不能不动容者。 篇神降而歆享,则如王说谓之祭祀辞章也可。乃卒读之,神有降或不降,或并
前人未求其要领,故未发其覆耳。继而从事于《九章》,意旨本明,无多异解。 未言祭祀,或近于淫亵之辞,或至于非享之鬼,一派无礼,可弗疑乎!朱注《离
至《远游》《大招》《招魂》三篇,则又窃得其意旨之微,非偶然泛作也。事既竣, 骚》,分兴比赋,谓诗人六义之遗。是则求其比意之合而可矣。何苦泥辞章之说,
深愧山陬陋士,见闻不广。闻从前治《骚》者七十二家,书未经见,仅于读林 以为千秋障碍。
《灯》外,见朱注《离骚》《九歌》二篇,又来钦之本、黄维章本而已。愚既因 一、文章之异同,此读书者下工夫寻玩处也。《骚》赋之异而同者,全部
心呈说,亦不附和于前人。因其旧者,释字义耳。予见所同,而意先发于前人 书二十七篇之题异,却总是此一片心,此一件事,反覆之以三致意,异而同者也。
者,还之前人,不敢相掩,更贻盗袭之讥。芳有可采,言下不及采者,其书具在, 有同而异者,如《离骚》篇中“朝搴阰之木兰,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坠露,
不事集裘为美。频年执友,数请灾梨,勉从付梓,乃述所从事者以共正之。是 夕飧秋菊落英”,似同也,而搴、揽字乃言朝夕勤力,饮、飧字是言朝夕乐饥,
耶非耶,心将有辨之者。假而非耶,则愚之疑诮无辞也;假而是耶,将有用之 旨异矣。其余辞同而意异者,不胜举。毫厘千里,细辨自明。
而成路者。吾幸侧破荒之名,得备集裘之腋也。第冀书林中绝山鬼,勿似当年 一、屈原既放,其言不得直致于君,因著《骚》篇流播,庶几飞鸟贻音,
盗林先生之析义为精义,如有之,则赋中所谓若有人更贻诮于山中人者也。嗟 望或致其君耳。是以篇篇不离一意。皆用全副精神,十分笔力,所谓三致意者,
乎!率性谓道,此心此理惟同。至性陈辞,何检何闲忍越。言乃心声,违心岂 此也。乃读者议其重复,岂知他是一个题目,分做各样文字。
可为言。书如拱壁,无次宁堪垂久。当以不解解之。此语欺人。谓是心烦虑乱 一、文章有字法,下得特奇者,正须寻味。如“览冀州有余”之冀字,岂
之作,说尤昧已。二千年来,讲家不少,暗明显晦,纲领犹迷。吾愿好古修儒, 不奇特?予以冀州在幽、青、衮、豫之中,以为约从之隐语。及考《广舆记》,
息心抑气,更为千古孤忠,一竭其心力焉。愚之注此,亦如不得已云尔。敢犯 则齐、燕、韩、赵、魏各分有冀州之地,益信。是以一冀州,隐概五国之约从。
注书之难,以侥幸自见乎? 谓之览者,时楚为约从长,史可征也。
乾隆九年,梅皋夏大霖用雨氏述。 一、人有言奇文共欣赏,不图二千余年来,尚留《天问》篇之奇文以待赏。
其创格奇,设问奇,穷幽极渺奇,不伦不类奇,不经不典奇,颠倒错综奇,载
在史册之事,问过又问,说了重说更奇。一枝笔排出八门六花,堂堂井井,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