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225
· 220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卷一 · 221 ·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浇,即奡。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当平声,
浇,寒浞之子。强圉,多力。言浞取羿妻而生浇,强梁多力,纵肆其欲, 浪音郎。
不能忍制也。康,安也。颠陨,自上坠下也。言浇既灭杀夏后相,安乐无忧, 曾,累也。歔欷,哀泣之声。郁邑,忧懑意。不当,言生不逢明良之会。茹,
日作淫乐而忘忧勤,卒为相子少康所诛也。 柔耎也。沾襟,泪湿衣之前襟。浪浪,泪流不断貌。言余既未悔而又屡多哀悒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醢音海。 者,亦哀生不当明良际会之时耳。揽此茹蕙之芳,反成危死之具,能不为之痛
违,背道也。逢殃,为汤放之。后辛,纣也。藏菜曰菹,肉酱曰醢。比纣 哭流涕乎!陈词至此凡九节,即前三后纯粹一十四节之意。明帝王之法戒,伤
无道,戮贤轻如菹醢之所截,武王伐之,而殷宗之祀绝。按:上四节所引之意谓, 时俗之大非,而自悲不辰也。前陈词于君而不得,此又托陈词于重华。正本传
徇欲者,莫不亡国灭身。戒也。 所谓,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者也。楚辞文大抵皆然。议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其重复者浅矣。
此追论三代受命之君之所以兴。言禹、汤、文武所以受命,皆以畏敬为圣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椉,
德,讲道义而无差错矣,而又必举贤授能,使依规矩准绳而不致偏颇也。意注 乘同。正,平声。
用贤能边。 敷,布也;衽,裳际也;耿,明也。有角曰龙,无角曰虬。鹥凤类身有五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溘,奄忽也;埃,尘也;征,行也。言吾跪而敷衽,肃敬以陈前词于舜,道理
错,置也。言皇天无私,维德是辅。夫维圣哲之君,有盛德之行,天始置 合乎中正,便耿然明白,是吾既得此中正之道矣。此中正之道,上与天通,无
辅之为下土之生民主。岂苟焉。偶得哉。此束上节,言天命去留之定理。民德 所间隔,又何往不行?则埃风忽起,吾当乘龙跨凤,图上征以行矣。以下托物
之民,指君对天言,故以人民概称也。 比事,类多寓言。盖正言之既穷,又托言以见志,无可如何之极思也。此下八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服叶 节,皆根上征意。
音弼。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轫音刃。
瞻、顾、相、观,重言之者。见历看审详非偶见而言也。计、极,谋计到 县音玄。
究竟也。此总束上六节。句中三层折落,瞻前王之所以兴,皆以义以善;顾后 轫,止车之木。发之则车行。苍梧,地名,今梧州。县圃,在昆仑山上。琐,
人之所以亡,皆以不义不善。由此熟观,凡我下民之所以承天者,眼前之非义 门镂也。文如连琐,以青画之则曰青琐。言余止作自全之计,则朝离放置之地,
非善似亦听人纵肆。若计其究竟,则援古可以证今。夫孰有非义非善,可以常 夕便至乎仙境。居仙灵之门下,岂不可以少留。然欲如此,却恐韶光易暮,遂
用服习而不覆亡者乎! 不足以有为,非余图上征意矣。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阽,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崦
余廉反。 嵫,音淹滋。
阽,颠坠意。凿枘所以进。凿,穿孔者。凿钝不入,木续于枘上入之,终 羲和,御日之神。弭节,按节徐行也。崦嵫,日所入之山也。迫,近也。曼曼,
不能入,徒坏其枘。此不量之说也。以比君不向义善,不审量而谏正之,徒取 修远貌。上下求索,求同心合德之君臣。言吾恐日暮者,方欲令羲和迟日之行,
危死也。言余今之将危死者,乃君不用义善而阽坠我也。若览余初服,无非义 勿逼崦嵫,致日速暮。盖吾所望之路方长,吾将上下有所求索。庶几,君之一
善,本无可悔。虽姊詈如彼,犹未悔也。其可悔者,亦不量君之不入而强以正 遇,俗之一改。此予图上征之意也。
之,以致危死耳。然固有前人之好修而遭菹醢者,乃殷宗之不长也。余何悔哉。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相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