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9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299

· 294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卷四       · 295  ·






 纠思心以为  兮,编愁苦以为膺。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纠,  以听。曾望君一省想其言,不可得也。
 旧音究。林曰:同纠,训戾也。愚谓当音矫,绞结也。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心           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解,
 纠,萦结之意。 ,带也。编,比联之谓。膺,胸前络也。若木,见《天  叶居岂反,音记入置韵。
 问》注,折而去之,所以蔽光也。不忍见回风之景色,欲韬光,无见也。此节  此节极形愁苦,身心气息无一堪也。居总一身,言心如马受缰络,不得开
 总束上文。言为今之计,志介不忘,则结此心思而带之,掩哀不去,便联此愁  展,气缠转欲坠,自提不起。
 而膺之,愿蔽光无见,付之不识不知。听回风,转出何等世界。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案从木,  此节,言世景风气之恶薄,君子势不能保全也。言远观四境。如黄雾四塞,

 与按从手同。行,叶音杭。  风霾无际,穆眇眇其象也。近睹目前,如茂草荒林,殊非人境,仪度莽芒芒其象也。
 此承上节。言目自蔽光,心尚存仿佛之明。此一腔热血,踊跃如汤之沸。  隐言风声未到,而先感其气者,无不枯槁也。喻谗人之流毒,其害贤之迹甚隐,
 又若之何则有以  膺之佩衽者,抚之摩之,一力按下此心志,超然局外,付之  贤者冒其毒,害及国家。屈子受谗乃隐而相感者,物有纯而不可为,如彭咸志
 惘惘无知,可信步而遂我之行矣。  介,可谓纯矣。然惟守死,终不能移风易俗,所以宁死也。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薠蘅槁而节离兮,芳已歇而不比。曶,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音忽。         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上二节之言悲极而近愤,故此节解而平之。言我亦何故甘惘惘而遂行耶?  此节言国事无底止,逐臣不得有为,愁不可堪,决计以死从彭咸也。缥,《集

 以岁际回风之候,则曶曶不光明,若颓蔽矣。我之年华冉冉而过,老将至矣。  注》训细微;纡,训萦。言国之败亡不可量。细微之绵力不能萦结,以约束散
 岁若颓,故见芳草枯而断节,此时之不可为也。老将至,犹芳以歇而非昔。此  漫之物,心中愁悲,便飞身云际,亦不可得欢娱,止有凌大波,任飘风,从彭
 我之无能为也。故甘惘惘者,亦无聊之极思也。  咸耳。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吸湛
 聊,叶音留。      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言可怜惓顾楚国之思心不可惩改,乃至掩哀不去,可证余此言不可堪矣。  此节言死后灵爽上升于天,又灵返楚国,依此回风之穴,风更其如我何。
 所甘惘惘而遂行者,明吾不乐生,无宁死亡云尔。诚不能忍受此心之常愁也。  但灵如颌侧觉寤有知,则见此风景,又生婵媛牵恋之意,不能无悲感也。前四句,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是一灵上升,作次第分写。五、六二句,是写灵处清凉,无烦恼意。七、八言
 此援证不忍常愁者之宁溘死,皆臣子之至性也。知子可以知臣矣。彼孤子,  死而有知,终依宗国,犹动回风之悲也。
 无父犹且悲吟而抆泪不已,况放逐之子,有父而不许还依膝下,岂能忘情乎?  冯昆仑以澄雾兮,隐岷山以清江。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江,音工。
 孰有思及此而不抱隐痛者,痛则何以堪哉?故彭咸不得于君,抱痛沉渊以死。  礚,音溉,一音怪。
 此昭然所共闻者。则吾亦昭彭咸之志介,不负所闻耳。  此连下四节,皆承“依风穴”句。写所见之风涛险恶也。冯昆仑,立至高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省,  之处。澄雾,去障雾也。隐岷山,避浊境也。清江,远浊流。喻灵爽之清高。
 息并反。景,于境反,葛洪始加“彡”为影字。  礚礚,水石相击声。汹汹,风涛声。惮,畏听此也。
 远望,望郢都也。路,归郢之路也。眇眇者,不得见。默默者,无人言也。入,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蛇之焉止?蛇,
 进也。景响,指骚赋托物比兴之作。无应者,不入君之耳也。身在放所,侧耳  作移同。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