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台州史话
P. 71

第三章 历代经贸



                 宁(海)太(平)三邑皆有,以出吾邑松门者为佳。”《 涌幢小品 》载,

                 “吴王阖闾征东夷,见金色鱼,捞河食之,回军恩所食,所司云,并曝乾

                 矣。王索之,味甚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今从失非也。”台鲞不
                 见于书,唯《朱子文集》劾奏唐仲友,有“遣亲友市鲞,与民争利”语。

                      清代和民国时期,台州渔民的渔场,从宋明时期的台州近海域大陈
                 洋、猫头洋、披山洋,逐步扩展到外海渔山洋、大目洋,以及岱巨、大戢、

                 嵊山、浪岗等渔场。台州海域捕捞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鳓鱼为大宗,
                 夏汛大黄鱼、乌贼,秋汛海蜇,冬汛带鱼。大陈渔场洋有“海上闹市”

                 之称,捕捞渔船有六七百艘;猫头渔场作业面积 70 平方海里,盛产大黄
                 鱼。披山渔场分布披山、洋屿、鸡山、大鹿山、前山、双爿山等诸海域。

                      台州海洋捕捞作业历来以作业多样化驰名省内外。南北朝时,张网
                 作业已经兴盛。明清时期,小钓、大钓已成为玉环、太平的主要作业。

                 民国时期,有延绳钓、对网、张网、刺网四大类十多种作业。台州渔船
                 为小对船,船小航行灵便,微风或无风时可以鼓棹。台州小对船为全省

                 最多,临海北岸下项、上盘、穿山横岸(墈)有1100对,温岭、黄岩有550
                 对,下白沙、琅玑山有100对,宁海东乡有350对,以捕捞黄鱼、带鱼、鳗

                 鱼为主,鲳鱼为次。捕大黄鱼小对船,以台州的红头对为主,船头涂红
                 色,临海杜桥北岸“红头对”闻名全省。小对船虽小于大对船,仍然用

                 对网,每对4至8人,黄鱼汛后,小对船经营墨鱼(乌贼)拖网。
                      张网渔业为固定作业,分黄鱼、海蜇 2 种张网作业,用不同的鱼

                 网。前者捕获大黄鱼、墨鱼、鲳鱼、马鲛、鳓鱼和虾,后者以捕海蜇为
                 主。每年清明至立夏,为黄鱼张网之时,秋季用海蜇张网。浙江张网

                 渔场在舟山群岛、台州列岛、乌朐江、蛇蟠岛等处,共有渔船 1100 余
                 只,台州临海最多,有 50 余只。乌贼渔场以舟山群岛和定海海域为主,

                 捕笼渔船多属台州、温州两地渔民,温州约有 280 余只,台州约有 260

                 余只。渔期四至五月,两月内分四汛,以第二汛四月十五日至三十日,



                                                                                   62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