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品读三门》之《海上三门》
P. 33
2. 民国时期 ؽaြളӁ
民国 元 年
(1912),长街、 历史上海盐生产有煎、晒两法。宋元
杜渎场仍设署长 以前主要采用煎制法,习用煎灶,称之为
街、杜渎镇,有 “煮海熬波”。宋时以铁盘为主,元明时
场知事各一员, 铁盘与篦盘并用。清康熙二十年(1682)左
员司 暨 场 警 若 右,废铁盘,改用铁锅。煎制法煎干了盐民
干,隶属两浙转 血汗。灶房热气腾腾,灶户苦不堪言。清人
运使署。12月, 吴嘉纪在《煎盐》一诗中就描述了这样的
复 设 两 浙 盐 运 艰辛场景:
使,其中另设稽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核科。民国十一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年6月,创设秤放局,长亭、杜渎设局管理。其中,长亭下设岸松、健康(六敖)两分局,
·宋代诗人柳永
下分岸南、松岙、上敖三支局,管理收税秤放,隶属两浙盐务稽核分所。此后,长亭东乡
著名的宋代诗人柳永的《煮海歌》也感慨盐工的苦累艰辛:
产盐锐减,南乡(健跳港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六敖)产区扩大,私灶林立,漫无管理,场
署乃于民国二十二年9月移驻南乡六潭(六敖),场局随后合并,称长亭盐场公署,辖健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
康、上敖、花市、健跳四场务所及海游监秤处。 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1941年,石浦被日军占领,玉泉盐场公署撤退宁海,不久转至海游,专司收购,抢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运定、岱、嵩、玉敌占四场流散盐,内运滞销,是时,盐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1942年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6月18日拂晓,有日舰一艘、汽艇多艘,日伪军100余名,窜扰六敖,纵火焚烧长亭场公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
署、宿舍,所有库存现金、文卷、公物及私人物品遭焚掠。长亭场属撤至海游。1943年3
1. 制法
月,玉泉场公署撤销,改组成立宁三支局,27名员工,专司食盐专卖疏销事宜。县内设
海游、珠岙、悬渚、高枧、吴岙5家公卖店。1945年,抗战胜利,长亭场撤并,恢复玉泉 č̾Ďᇅ
盐场公署建制,管辖三门、宁海、象山3县盐务,归属两浙盐务局管理。 制盐须将海水转变成卤水,再由卤水结晶成盐。制卤就是将海水浓缩,提高盐的
浓度。制卤时,最早采用刮泥淋卤,后改为摊灰淋卤。
3. 新中国成立后 刮泥淋卤。
新中国成立后,县内设4个场务所,管理盐业。其中,六敖区设有上敖、健康、健跳3 刮土制卤之地,称“白地”,皆在海滩之上,未置海塘拦潮。以泥土作介质吸收海
个场务所,管辖上敖、六敖、健跳、东郭4乡盐务;沿江区设三角塘场务所,管辖赤坎、三 水中盐分。大潮没场浸润,小潮晒泥见白,即可刮土淋卤,以伏泥为最佳。其操作可分
岩、沿江3乡盐务。1951年9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明令,组建三门县盐场废裁委员会, 为七道工序:摊泥,刮泥,抄泥,挑泥,整漏,淋卤,藏卤。
逐步对大小盐场实行废场转农。计废场1334亩,转农盐民1130户、5337人。1958年,地 清雍正《两浙盐法志》载:“长亭场煎办,与仁和场同,用刀刮土,以牛挽之,贫则
方国营三门盐场建成。1966年,成立三门县盐业站,调销三门盐场所产之盐。 人力挑积堆垛,旁筑小槽为坑,广四尺,长八尺,封涂于底,复以剖竹,铺以净茅,实
26 | 海上三门 第二篇 熬海煮波话制盐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