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品读三门》之《海上三门》
P. 69
旧时的渔场在田湾洋、猫头洋、爵溪洋,近港白带门、健跳港、蛇蟠海域也有大 3. 捕海蜇
黄鱼。渔船驶入渔场后,根据风向、潮流、鱼况,由网船老大确定捕鱼场址,喝令“放
建国初期,海蜇旺发。三门沿海各河
网”。紧接头网船上的出网立即将一根长50米、粗5厘米的棕绳,端头上系着一个竹筒
流港口,凡海潮能到的地方,水面都浮有海
抛出,由偎船的小边橹接去,拉绳放网入海。渔网叫长衣,共22顶组成一槽网。每顶网
蜇。虽然多少不一,但站在堤岸上看海潮,
宽6米,长20米,横向联网,组成槽网捕鱼,即宽20米深入海水,长132米。长衣槽网两
绝对能看到海蜇。捕捞方法多种:可以用
边系着纲绳,分为上纲、下纲。下纲是用稻草、老蔴拧成的粗绳,分段吊有几十个用泥
稻草绳结网撩捕,也可像古人那样直接用
土烧制成的泥砣,能增加重量,使下纲绳连网的下边沉入海底淤泥中,堵鱼外漏,待网
长竹枪刺射。不过,在海水里飘游或已被
船二十二顶长衣网全部抛出后,正好是驶了一圈与偎船合拢,整个过程称为下网塘。接
捕的海蜇,起初都不能用手接触,否则会辣
着网船老大高喊“起网”,网船渔工奋力拔网,由网船上的体力强壮者拔下纲,渔工把
手、发痒、肿痛。三门方言称海蜇为尚鱼,
下纲绳连续紧拔回收,头撑拔上纲。与此同时,偎船上的渔工桨橹齐力,拖住网船朝相
俗云:“尚鱼怕矾矾。”矾矾,两字相叠,其
反的方向驶去,以固稳网船,避免网船前移而影响拔网。渔网收拢时,大黄鱼便露出水
义不同。前者是明矾,后者是盐制,意思是
面,金光闪闪,活蹦乱跳,也不断挣扎,激水飞溅,发出唧嗄唧嗄之声,向网边乱窜,企
说,海蜇要经过明矾的盐制后,才能食用。
图逃生。而网船上杂脚者,则慌忙将网篮撩鱼,倒入鱼舱。如此反复撒网捕鱼,直至过
另外,渔船出海,可也用裤脚网拖捕,一只
了潮时。网船鱼多了,可分装偎船,最好时一网两船重。
大的海蜇,重达八九十斤。
葛岙、大周、曼岙、沙柳乃至悬渚、头岙、巡检司一带渔村,都惯用钓船捕鱼作业,
晏站、南亭两渔村,同姓同宗,都是划具船,头尖腹大,独具特色。而健跳港以南广大沿 4. 捕鲳鱼
海地区,渔民都用红头舢板,其捕捞方法相同,但也使用八脚裤网捕鱼。另外,花桥渔 鲳鱼网眼宽七指半,水中的垂直高度约
村有俗:如果春风出海,头潮只捕来一条大黄鱼,船上渔民便都欢呼雀跃,老大双手捧 4米,一张网的长度为500网眼,带网长度有
鱼,绕船一圈,并敲锣、鸣炮,认为出少逢吉,叫作游舱。 的达800眼。若年里春,又是燥春,则立春
后过68~72天,猫头洋、泽山乌一带海域就
2. 捕带鱼
能捕到鲳鱼了。鲳鱼属浅水鱼,水面可以看
捕带鱼是渔民每年海洋生产的主要
得见。故鲳鱼网的下纲十寻一只坠子,上纲
作业。带鱼生长得很快,上半年还是小带
五寻一制泛(泽筒)。三月份为鲳鱼汛,初
鱼(二指宽),下半年就是四指宽的大带鱼
十起水,开始捕捞,到四月初二为止。接下
了,油光滑亮,条条似银链。捕带鱼都在小
去就是黄鱼汛,俗云:“黄鱼来,鲳鱼去。”
雪过后,尤其是冬至前后的带鱼,肉长得
丰厚,特别好吃。捕带鱼的渔场,都选在舟 5. 捕鳓鱼
山、嵊泗洋。健跳港以南沿海居民,红头船 鳓鱼汛期,指夏历四月到五月半。红头
是捕带鱼的渔船。也是对船出海,分网船、偎船。用裤脚网,涨水落水都可以,但捕网要 船出海时,每艘红头船由老大、伙计三人组
放顺流。偎船、网船,各执一只裤脚网。开始捕鱼时,网船把网纲绳抛给偎船。准备捕鱼 成四人船捕捞。鳓鱼网眼宽约四指,网的水
拔袋时,偎船在裤脚处把网抛还给网船。接着,由网船渔民起网,捕鱼、归舱。 面垂直高度为40眼,长3000眼。红头船一
62 | 海上三门 第四篇 海上张网捕巨鳞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