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品读三门》之《海上三门》
P. 84
č̿Ďֈۭ 称“鸭饭”,也可作鱼、虾塘的养殖饲料。鸭饭生长在涂面上,密密麻麻,难以插足。待
三门沿海生长的蛤有花哈(血蛤)、 潮退后,捕捉者用锄头将其耙成一堆堆或一行行,然后在耙好的堆外拦上围坝,待涨
毛蛤、粒蛤等,其生长密度较高,且生长 潮时蓄水,待退潮后可用小竹筐(长方形,长约50厘米,高宽约30厘米)装入鸭饭,在
在只有人手腕深的泥涂表层,易抓取。 坝内水中清洗净即可。
在生产实践中,三门渔民创造了一种掸 č̓Ďളᆅ
蛤工具名叫蛤掸,操作时既方便,又快 生珍为贝壳类生物,形似猪腰,状似缢蛏,个大者长3~4厘米,呈灰白色,壳较厚,
捷,每次下海使用海掸,收获颇丰(掸, 周边生毛,喜生长在礁石缝里,其肉鲜
方言,意为晒在地上的东西,可用双手 美,营养价值极高,可生吃,也可烧熟
摸过来,既多又方便,称为掸)。蛤掸制 吃,是难得的海鲜珍品。挖生珍只要带
作:取直径约厘米木棒一根,长约4厘米,在上按25枚铁钉,钉齿长约一指,间距约一 一把“生珍钩”即可。取一根粗铁丝,弯
支烟宽,留把手。蛤掸有两种, 一种是直形,一种是头略翘起的弯形。弯形的操作只 一个钩,将钩部敲扁,或由铁匠打制。
能顺一个方向掸,直形的可左右开弓,把蛤分别掸向两边。因蛤生长密度高,用蛤掸代 钩部长约3厘米,捏手柄长约20厘米,
手,将生活在海泥表层的蛤类,分别集中成一条小行,然后顺小水塘把蛤装入网眼较密 装手柄与否均可。生长在礁石缝中的生
些的网兜里,放水塘里洗去泥浆,装入箩内。 珍挨挨挤挤,将钩部伸入礁石缝中,将
č̀Ďϝᰂ 生珍钩出即可。
用拖蚶网采捕海底泥表面的毛蚶。作业时,渔民三人,小船一艘,利用水流冲击原
7. 牡蛎类获取方法
理将蚶冲入网内,然后曳纲起网,收蚶入舱。
č́Ďଃܨሰۭ č̾Ďీᰅ
瓜子蛤壳扁有光泽、花纹,因形似 三门牡蛎尤以横渡镇铁强村一带为最。因其
瓜子而得名。喜生长在略带沙性的涂 地理位置在健跳港源头,有咸、淡水冲夹,最宜
面。三门以沙柳、健跳西郭一带为最。用 牡蛎生长。蛎黄一年四季可敲,尤以冬季为壮。
瓜子蛤做成的汤,其味鲜美无比。在瓜 敲蛎时,先用蛎钻刺入蛎壳边部,撬去蛎壳。或
子蛤生长的涂面,用锄头类工具将瓜子 用蛎戳沿牡蛎壳边上戳下,钩去蛎壳,露出蛎黄
蛤生活的表层泥类刮成堆,周围拦一小 后,用蛎挑子挑起放入拗斗中。回家后,倒入小
坝,内灌水,成一小水塘,用手将泥堆在 量清水,略加晃动,使混杂在蛎黄中的碎蛎壳在
水里搅动,使泥、蛤分离并存在泥浆中。 水里沉淀,然后将蛎黄倒出,去掉蛎壳碎片。也有将牡蛎运回再撬去蛎壳的。
然后将小坝开一缺口,缺口处接一小网兜或其他用他用具,用具以不漏掉瓜子蛤却可 č̿Ďϝᰅ
漏去泥浆的东西为佳。然后将泥浆连同瓜子蛤从缺口处扒出,通过工具,漏去泥浆,将 此俗相传悠久,遍布全县沿海渔村,其中原海游镇善岙蒋村渔民摇着“嘎岸扦”
工具内的瓜子蛤洗净即可。 小船耙蛎,颇具特色。其法为:用一根约长8米的毛竹柄铁钯,顺港岸岩石边由下往上
č͂Ďষٖ 拉,将砺耙出水面,装进嘎岸扦舱里。或到海滩、沙滩上挖耙。这种生产方式叫“耙
鸭饭长约0.5厘米,宽约0.2厘米,形似缢蛏,壳极薄,属贝壳类,可给鸭当饲料,故 蛎”。
78 | 海上三门 第五篇 金银滩头讨小海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