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天台行旅》
P. 131

大同:峡谷深林竹笋故事






 天 台北山大同是县境最边远的大峡谷,与新昌、宁波接壤,地处宁、

 绍、台三州。山高林密,竹海婆娑,展示山地风土民情的纯粹与原
 始。在峡谷中穿行,山风扑面,成片竹林,飒飒作响。随风摇曳,起舞蹁跹。
 从地图上来看,浙东大峡谷以天台宁海交界的白溪为中心界,其西北区为外胡、
 上深坑和大同五村,为天台所管辖,其东南区为宁海双峰乡的逐步和王爱乡
                                                       ▲大峡谷连绵的竹林    胡明刚  摄
 的下寮、王家染、柏油塘村。宁海村落离峡谷很远,村落分散,不及天台辖
 区村落集中,交通也不及天台辖区方便,竹林也不如天台辖区茂盛。  银板坑,银板坑有横路,可达宁海逐步村。银板坑下的峡谷中,有一座名为“永
            迎”的石拱桥,则为天台与宁海的交界。
 天台民谣:大同九里坑,双脚走歪绷;大同九里坑,孟菜和笋梗,可见  银板坑村是天台最边远的村庄,地处峡谷东山腰上,悬崖绝壁之上,唯
 山村奥僻难行,现在已经开通柏油公路,人们还是喜欢徒步旅行。大同之名,  鸟道可通,现在也建成了机耕路,村民姓余,为避难从南京迁来的,是太平
 一说是山中毛竹大筒(同),又因峡谷中有大同寺。大同寺名菩提大同寺,  天国军士的后裔,对天台人说天台话,对宁海人说宁海话,在村里说南京话。
 创建于五代的后周显德五年(公元 958),比华顶寺晚了 22 年。“大同”一  峡谷对面,为大屋背村,可相互呼应,但走过去需要四五个小时。
 词首见《礼记·礼运》,在佛教中赋予众生平等的意义,民国 13 年,写过《大
 同书》的康有为曾经想亲自游走一番,但因为地处僻远只好作罢。大同寺最  我来大峡谷的时候,正值四月,走在竹林之中,听到阵阵锄头掘土的声
 盛的时候,有僧徒逾百,建国前后衰落,房屋成为政府办公楼。而今早已破  音。大峡谷村落几户几十户不等,皆以竹木经营为主,农耕为辅,挖笋是最
 败不堪,一片荒凉。  重要的经济来源。挖笋季节虽然仅仅两三个月,非常劳累辛苦,但效益远远

 沿峡谷流淌的白溪主流,发源于华顶拜经台北麓柏树岩岢,流过大同寺,  超过农耕。峡谷的竹林遭受过罕见的冰雪灾,竹子上积留的雨雪结了冰,竹
 又名清水溪,另有一溪发源于天柱峰,南转东流,经天封村,称天封溪,又  子就弯成一把把弓,被风一吹,竹节爆裂竹竿折断。竹子质地坚韧,即使竹
 名浊水溪。乘天(台)大(同)线路经天封、外胡村、岩头厂,至鹿葱岢一线,  竿破裂,只要有枝叶连着,还是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但笋的产量严重影响。
 为大峡谷西缘,右转,到上王马、燥箕湾、董家坑、大屋背、麻珠潭、下深坑、  笋农说要多留一些笋种,使之恢复成林,被压坏的毛竹,只好做竹帘了。“能
 王木坑、田岗岭村,或往北,转柏树岩岭脚,复东向经过岭脚、石笕、笕漆排、  给竹笋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是野猪。”如果有野猪光临竹笋就会被啃得精光,
 象下、大同寺、下洋,到风箱庙,直去至上庄、中央董、培山。如过溪到下庄、  笋农用各种方法驱赶野猪,或放鞭炮,或树稻草人,敲竹拍,均无多大效果。


 130  天台行旅                                                      大同:峡谷深林竹笋故事         131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