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天台行旅》
P. 53
产于华顶绝顶,仅二三本,清香独特,不同凡品;万善庵是华顶西茅篷之一,
▲ 杜鹃伴绿茶 丁必裕 摄
独笔鹅字碑 郑鸣谦 摄 产“万善报春”;妙峰庵为华顶西茅篷之一,产“妙峰滴翠”,四面皆茶,
▲
庵前更佳。色绿味厚,水可三五开。彩云庵旁为“彩云片羽”。叶片肥腻,
状犹翠羽,味甚甘芳,煎如客观,与“万善报春”、“妙峰滴翠”一起号为“西
茅篷三极品”。弥陀庵产“弥陀珠赐”。“觉岸”为华顶东茅篷,产“觉岸清尘”。
华顶山西南天柱峰庵产“天柱茸香”,皆为炒品。
华顶山上品茶,恰如道家餐霞服雾,而云雾滋润的茶叶,让我的情感升华,
渐渐羽化,一一飞升。
宋代诗人范成大《宿莲峰庵》诗中,咏叹华顶清修“满山苦孟食不尽,
绕屋长松四为邻”,则是华峰僧人的日常生活。孟菜是华顶山上的一种野菜,
与蕨菜一样,采其嫩脑用开水汆后可食,山中遍生的大蕨,可以掘根捣碎滤
汁淀粉作饼,而山中随地可挖的竹笋,或鲜食,或加盐煮成笋干,也能充饥。
华顶山上有成片的箬竹生长,饥荒之年,则有箬竹之米,可以果腹,形色味
如同大麦。大跃进时期山民遭遇饥荒,邑人陈甲林先生从陶宗仪《南村辍耕
录》中发现箬竹长米可食的记载,正巧华顶箬竹结米。山人由此得以命存。
华顶山有黄精,结实如生姜,每年深秋初冬季节,华顶山僧人就进林间采挖,
将其泡在泉水之中,几天后清洗下锅蒸煮,摊开晒干,再入锅蒸煮,九蒸九干,
颜色棕黑发亮,甜糯可口,入口无渣,回味无穷。特别是冬天品尝,冷中有甜,
▲ 采茶女 范旭初 摄
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步履矫健,耳聪目明”。寒山子诗云,“一入双溪不
计春,炼暴黄精几许斤。炉灶石锅频煮沸,土甑久烝气味珍。谁来幽谷餐仙食,
独向云泉更勿人。延龄寿尽招手石,此栖终不出山门。”诗中记叙的是华顶
山人蒸煮黄精的情味。
华顶草木大都与佛道相关。充满灵性。李白诗云“琪树花芳九叶开”,
琪树,山民称之为乌饭,是一种高约半米的野生植物,它的树叶和果实的汁
液可以煮饭,称之为青精饭,在道家经典中,它是长生不老的仙树,华顶甚多,
另有天台乌药是华顶山常见的,人称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东渡把天台乌药带
到日本。在日本有确凿的历史记载。在中国,刘晨阮肇天台采药桃源遇仙成
为著名的文学故事,山中的草木也充满佛道养生的精神。
▲ 山居 胡明刚 摄 朋友明庐居士在华顶山住居多年,感知华顶佛寺茅篷隐居生活的艰苦。
▲ 茅篷 胡明刚 摄
他拿来“同宗”齐周华的《名山藏副本》一段文字佐证之:“诸僧或坐禅,
52 天台行旅 华顶:云海浮荡莲花巅峰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