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天台行旅》
P. 82

后来遇到丰干,丰干给他抹了一碗清水,头疼即消。他问丰干:台州有何高
                                                                                                                   寒山秋色    胡明刚  摄
               明之士,丰干答,有,在国清寺,是文殊、普贤的化身。你可别以貌取人呀!
                                                                                                                  ▲
               刺史来到国清寺,果然找到了寒山拾得。刺史恭敬行礼,寒山拾得高笑道:
               丰干饶舌,你不识弥陀,礼我何为?携手跑出山门。刺史立即派五名亲兵策
               马追赶。到了寒石山,寒拾二人手一扬,岩壁裂开,五匹骏马也长啸一声,
               将亲兵抛下,穿壁而去。岩壁复又合拢,五马影永远留驻此间了。


                   霞客游寒山时,在明岩寺就餐。“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顶上,
               对之清光溢壁。”听当地人说,明岩洞和寒岩洞是相通的,但没有人探究过,
               尽管山后就是寒岩,但都是绝壁悬崖,难以直达,须从老路返回,北行到桥

               头南端,转向西行,经过张家弄村。张家弄也叫做张家衕,衕即是胡同的同
               字的繁体字,因比较生僻,又改名为张家桐。
                   张家桐位于寒石山脚下,翠崖犹如屏风一般,近在咫尺,有人把寒石山
               又称之为翠屏山。其实,翠屏山为天台桐柏的一座山峰。透过张家桐的农舍
               屋顶仰首看去,寒石山立显雄伟秀奇。张家桐村的黄墙瓦屋在屏风一样的崖
               壁上依偎着,嘉禾葱茏,篱笆
               连绵,鸡犬相闻,牛哞声声,
               农夫耕作田园,诗意无限。现
               代画家朱恒和吴冠中在村中久
               久流连,画了不少佳作;吴冠
               中作画时,村里有个看上去
               七八岁却实际有十来岁的女孩
               紧紧跟随,令他挂念不已。
                   寒岩洞是天台山最大的天
               然石洞,广达 2000 平米,略
               呈方形,平坦宽敞,旧名拊石
               洞,因寒山子隐居于此,又名
               潜真洞,洞中有米芾的题字。

               洞前有石,犹如桌凳,传为寒
               山、拾得、丰干清谈啸吟之所。
               岩前左边有石,如蟒蛇出洞,
               右边有石如乌龟上山,人称玄


            82  天台行旅                                                                                                                                              诗意寒山中的光风霁月         83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