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2 - 罗阳镇志
P. 402

ֻ൅၂௉ḤḤḤದḤḤḤ໾


                    周祖光(1881—1940)
                    原名瑞芹,字献庭,号鹤亭,世居罗阳洋心街。祖上数代业医,传至祖光已历五代。其上

               祖周萌泉曾在温州设“杏林堂”业医,后回泰顺改名“仁寿堂”。其家传记载,“泰顺名医周
               萌泉先生,子曰慎余,孙潜庵,曾孙循齐,玄孙祖光皆以医著名,活人无数”,“子承父训,
               为医不分富贵贫贱,求无不诺,诺无不赴,虽风雨寒暑深夜,均不少却。病起则曰非吾之功也。

               故人乐其谦和,踵门求医者不绝”。祖光少承家学,尽得祖传,
                    高仲伦(1890—1977)

                    学名秉纲,号楷之,西内村人。民国 5 年(1916)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史地系,先后
               在处州(丽水)、宁波、绍兴、温州等中学执教。“七七”事变后返乡,历任泰顺战时中学、

               温州师范学校(时迁莒江)、泰顺简易师范学校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次执教于温
               州师范学校和温州中学,直至退休。毕生致力教育,长达半个世纪。

                    高对地理教学有专长,素有“地球仪”雅称。能背向黑板描绘地图,正确标出省界、山脉、
               河流、交通枢纽和省、市、县位置。讲课生动透彻,剖析全国各地物产、名胜、古今地名变易、
               历代兵家要塞重关等,如数家珍。视学生如己子,督查学生作业要求严格,鼓励资助贫困学生

               不遗余力。
                    1956 年被评为全省首批一级中学教师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选县第一、二届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64 年至 1968 年当选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1977 年 3 月逝世。

                    潘  介(1893—1960)
                    字耐夫,东外村人。毕业于上海东亚大学。生性憨厚,乐于助人,择友不分贵贱,人皆乐

               于交往。自民国 2 年(1913)起,任小学教员、校长、县公署实业科长、教育科长、县政府秘书、
               主任秘书、县知事、专员公署视察等职。
                    民国 13 年至 16 年间(1924—1927),县城迭遭兵祸,散兵肆意掳掠,民不堪扰。在漫无

               军纪、社会混乱之际,潘不顾个人安危,几度挺身径往军旅驻地严正交涉,一面邀同议长陶垚
               与地方殷户高铭之、吴纯青、林聘莘等分头筹款,曲予安抚,生灵得免涂炭,百姓相与传颂。

                    民国 26 年(1937)冬,日寇入侵嘉兴,适任该县县政府秘书的潘介,当即积极组织同僚
               成立抗日义勇队,大力支援抗敌。

                    1949 年 5 月,平阳县国民政府县长罗杰潜去台湾,时任县府秘书的潘介当机立断,邀集
               地方各界人士计议,推派代表促请中共游击队进城,并督饬所属星夜赶造财物清单,听候接管。

               平阳和平解放后,潘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当年 12 月因治病之需,出卖水田 70 贯(约计 1 亩)。
               1952 年 4 月被泰顺县人民法院以“潘在解放前历任反动职务,解放后出卖土地破坏土改”为由,

               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1986 年,县人民法院对潘案重新审理,撤销 1952 年 4 月对潘介的判决,按起义投诚人员

               对待。
                                                           363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