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1 - 罗阳镇志
P. 401
罗阳镇志
清光绪八年(1882)客居龙泉县。家境贫寒,卖画为生。辛亥革命后,曾在龙泉剑川高等小学
和县师范讲习所任图画科教员。擅画花草、虫鱼、人物,尤精芦鸭。时人称其“精于画理,胸
有成竹,指下生辉,凡禽鸟之飞鸣止卧、花木之偃仰整斜、岩石之倚眠危耸,糜不至肖”。民
国 4 年(1915),所作国画《牧羊小像》参展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三等奖,18 年
(1929)获西湖博览会国画一等奖。为人谨厚沉潜,深得时人通道器重。有《彭维鼎画谱》石
印本刊行。出生地后山彭氏家族中今尚存有他的作品《渔翁图》。
李鸿来(1866—1935)
罗阳人,自幼尤喜药学,曾拜“拯生堂”为师,研读过《内》《难》《伤寒》《神农本草经》
《雷公炮制》等经籍。光绪七年(1881),开办“种寿堂”药店,致志从药。常说:“药者不
识医则误,医者不识药则庸,辨证用药,不可不慎。”十年寒暑,声名卓著,被称“李药仙”。
浙南闽北求药者甚众。常年夜留小窗为人应急,施医不问贵贱贫富,有求必应。立有规约“三
先三则”。三先:应急撮药、重病险症者先,麻疹、产妇血崩症者先,年老幼童者先;三则:
不学无术禁入店堂,询病情对症下药,劣药不出门。
周保南(1868—1950)
字谢卿,号若清,南内人。少承家学,勤求古训,博览诸家名著,对《黄氏八种》《徐氏
医案》《陈修园五十种》《医宗金鉴》等,细心研究,颇有心得。常说:“辨证准确,用药简明,
用之中的,继察病情”。尝告诫:血证谨用桂枝,退热重用柴胡。自制“九灵丸”,擅长血证、
内科、妇科,尤善治崩漏、淋症。周氏施医乡村,不辞劳苦,不分贵贱。尝言:“药有君臣千
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存秘方二则,专治崩漏、膏淋、白浊。
周元善(1880—1951)
又名周元,号古农,江渡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后历任清广西新军炮兵队营督队官、浙江省督练公所军事委员、陆军八十四标第一营督队官及
四十一协参军官等职。
清宣统三年(1911)11 月,武昌起义爆发,随浙军支队攻打南京,旋调光复军一营营长。
民国元年(1912)被委任浙江外海南路随师分统,在职一年退役回家。遂在江渡豆腐岭一带开
荒造田。民国 4 至 5 年间,复出任省督军署咨议官、浙江陆军第一师额外校官。14 年,受国民
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常委、西山会议派浙江省首要人物沈定一之命,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直属泰
顺县区党部首届执委。16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于同年 5 月出任平阳县
县长,在职三个月卸任。11 月再任国民党泰顺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委。次年退出国民党,
息居江渡。此期间横行乡里颇有民怨。1950 年 11 月,泰顺县人民政府以“恶霸地主”罪判处
有期徒刑三年,次年 11 月病死狱中。1991 年,经泰顺县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以周早年参加辛
亥革命,于光复南京战役有功,撤销原判,宣告无罪。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