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南院乡志
P. 93
南院乡志
第七章 养殖业
家庭饲养猪、牛、羊、兔等家畜和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历来是农户补贴家用的
主要经济来源。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型畜归集体畜牧场,小家畜也不准私养。三年困
难时期过去后,养殖业基本恢复人民公社之前的状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户散养家
畜、家禽逐步减少,养殖业开始转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第一节 畜 类
猪 养猪,历来是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既可增加收入,又能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故有“猪是农
家宝,种田少不了”之说。
农家养猪长期沿用“日喂三餐,熟食软栏”的方式,利用番薯藤、肥田草(红花草子)和泔水为
饲料,年产猪肉百把斤。
1980年前的资料失考。1981年全乡猪饲养量3120头,肉产量1345担。
1990年,全乡猪饲养量4413头。
1998年,全乡生猪饲养3241头,出栏猪1488头。
2005年,毛建生、杨宗华、詹经科、詹经海等人投资200万元,在毛垟、三联等村建立生猪养殖
基地,改善猪圈1000平方米,年存出栏猪规模达2400头。
2006年,全乡猪饲养量2907头,年末存栏1495头,能繁殖的母猪72头。
2007年,全乡猪全年饲养990头,年末存栏434头,年内肥猪出栏556头。
2009年,全乡年内肥猪出栏1585头,年末存栏845头,同年,全乡以毛建生为法人代表的“泰顺
县毛垟养猪场”建立。完成乡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占地3300平方米,完成猪舍建
造2100平方米,母猪达到121头,年末存栏猪510头。
2010年,全乡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年养猪存栏845头,出栏肥猪1585头。
牛 历史上农民养牛一为耕田,二为积肥。养牛的农户不多,平时白天放牧,晚上圈养,夜间补
充青草、稻秆等饲料,耕作期间补充薯丝、米糠、黄酒等精料。养牛户除自己耕田外,还出租给无牛
农户,收取“牛租”。1956年农业合作化,耕牛折价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耕牛归集体所有。
据可考资料,1981年全乡养牛386头,其中黄牛333头,水牛53头,能耕田的245头。
68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