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泰顺县文化志
P. 202
第三编 音乐 舞蹈 ·139·
紧板、流水、二汉、浪水、哭板、煞板等板式,同时具有各自的曲牌(调)。传统乱弹腔调
以正乱弹为主。唱和调的戏班一般活跃在雅阳一带,以徽调为主,含乱弹、婺剧、词调滩簧
等,并逐渐向京剧靠拢。徽调的中皮黄是和调的主要唱腔,以西皮、二黄两类为主。西皮类
有原板、摇板、流水、导板、回龙、女工、哭板、慢垛子、紧垛子等唱调。反西皮唱腔的有
原板、摇板两种。二黄类分二黄、反二黄两种。二黄有原板、导板、回龙、哭板、散板、叫
头等。二黄类的唱调,感情深沉凝重。反二黄的唱腔有反二黄导板、反二黄原板、反二黄回
龙、反二黄哭板、煞板等。反二黄唱调旋律低回委婉,感情柔和阴暗。和调戏剧语言以“京
白”为主,泰顺县艺人称为“官话”,而下手(王乞佬)则以当地方言为主。泰顺县提线木
偶戏音乐代表曲有《流水》《慢流水》《二凡》《二凡转慢流水转流水》《时调》等。提线
木偶戏音乐多数创作于明清时期,除了高腔消失外,其余唱腔基本还在艺人中流行。
二、龙狮舞舞曲
舞龙舞狮是明清以来泰顺县的传统习俗,曲舞曲大都用《将军令》,有时也用《过路
牌》。该舞曲至今在泰顺县内流传。
三、马灯舞曲
明清以来,全县各地均有舞马灯的习俗,雅阳、龟湖、下洪等地尤为盛行,其乐队为打
击乐、管弦乐二者兼之,均唱《马灯调》。该舞曲至今在泰顺县内流传。
四、八宝灯舞曲
八宝灯主要盛行于罗阳一带,其舞蹈规模较大,舞曲有近20首,每首有10余段唱词,加
上锣鼓表演,每次演出需要一小时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八宝灯进行修改,留下
11首曲子,其中《腊梅花开》其中,于1986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目播出。
该舞曲至今在泰顺县内流传。
五、龙凤狮子灯舞曲
明清以来一直流行的龙凤狮子灯是泰顺县民间灯舞的杰出代表,在音乐上汇集了当地的
马灯音乐、民间小调、龙舞音乐的精华,既有慷慨激昂的《将军令》,又有轻松抒情的江南
民间小调和一人唱众人和的古老高腔。该舞曲至今在泰顺县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