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2 - 泰顺县文化志
P. 372
第八编 地域文化 ·309·
少许加工就用它来垒院墙。石匠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用大小不等的圆滑鹅卵
石垒墙的工艺,卵石墙下部用大块卵石,往上使用卵石的尺寸逐渐收小,有很强的观赏性,
而且很稳定。其典型代表是雪溪乡胡氏大院的麻石巷道围墙和南浦溪镇库村的院墙。
第三节 青石造型
境内石材以青石为优,且为常见。青石其石质为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硬度高,质地细
密,抗风化力强,耐酸碱,无辐射,是各种雕刻造型的优质材料。境内青石造型始于新石器
时代。古瓯越人利用青石的特点制作石锛、石刀、石镞、石斧、石矛等,这些原始工具为他
们在恶劣生存环境下提高生产力起到重要作用。唐宋时期,众多的官宦士族移民境内,带来
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经验,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的青石也得到使用。唐宋时期保存至今的实
物有司前西峰寺、库村广度寺的莲花大柱础,东安寺的经幢造像,库村的大水槽,三魁西岙
涌泉寺的石水缸、舍利塔,西地荷花塔鼓,以及大量的刻碑。至明清时期,青石的使用更为
广泛,除道路设施使用外,还大量被加工为建筑构件,如阶条石、压面石、燕窝石、踏跺、
石栏杆、柱础、抱鼓石、门枕石、挑檐石、旗杆石、门框、花台、水井沿等,另外还制作成
为水缸、石臼、石磨、石槽、石凳、石碓、石冲臼、石井、烛台、石权、砚台等生活器具,
以及刻碑、牌坊、动物形象、佛像等纪念物和艺术品。时至当代,境内古代民居、寺院、宫
观、祠堂等古建筑尚保存众多青石雕刻品。长期以来,县内民间石雕技术代代相传,成为一
种谋生的手艺。仕阳、三魁一带
石刻名师辈出,闻名遐迩,全县
各地甚至临近边县多请这一带的
石雕师傅执刀刻石。为了谋生,
许多石雕师还南下福建开拓事
业,在八闽大地上留下大量的石
雕作品。青石石雕工序大体分为
开荒、打细以及打磨3个步骤,
技法分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
和圆雕等。深浮雕的内容以人物
为主,大都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
事、神话故事和戏剧故事;浅浮
图8-8 泗溪镇半地垟村忠臣庙前的青石石羊造型(摄于
雕内容大都取材于具有象征意义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