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泰顺县文化志
P. 409
·346· 泰顺县文化志
第二节 普查和征集
一、文物普查
泰顺县文物普查工作从1956年开始,当时规模小,不规范,没有留下统计数据。1978年
开始,县文化部门组织文物普查和专题考察,为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打下基础。
1981—1985年,泰顺县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普查人员行程7800余千米,
召开大小座谈会90次,查访679人次,参加普查127人次,发现古建筑、古桥梁、古墓葬、古
遗址、古窑址、革命遗址、碑刻题记、石雕像、牌匾等文物360处。嗣后,依据普查成果分
于1982、1985年先后公布2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1月,县政协、县文化局等部门联合对全县古廊桥和古民居进行调查,发现众多
古廊桥和大量古民居,并向泰顺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
产和旅游资源的建议。
2001年9月,泰顺县启动省第三次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普查人员先后对雅阳镇百福岩、
塔头底,泗溪镇下桥、白粉墙,三魁镇庵前、布袋丘、林家厝,洲岭乡周湾、瑞岭,下洪乡
大溪源,罗阳镇交垟,仙稔乡仙居,筱村镇门楼外、徐岙,司前畲族镇圆州、里光,雪溪
乡桥西,新浦乡新山、南浦等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民居200多
处,古廊桥33座,古遗址5处,古窑址14处,古墓葬17处。2003年,县文博馆被评为省第三
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先进集体。
2006年,县文物部门对桐山大道(雅阳至桐山段)和温州大道(罗阳至仙居段、三滩至
上稔段)进行调查,并形成图文档案,为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县文物部门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历
时两年多,累计行程1万多千米,实地踏勘约1761平方千米,足迹遍布全县36个乡镇。采用
文字记录、拍照和绘图等形式,辅以GPS卫星定位仪和测距仪等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多方
位登记,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884处,其中按标准规范登录1194处,一般登记690处,已消
失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1处,文物调查数量为历次普查之最。普查成果于2009年12月通过市
级初验,2010年1月通过省级验收。本次文物普查,按标准规范登录1194处,其中古遗址26
处,古墓葬82处,古建筑948处,石窟寺及石刻1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1处,
其他文物1处。在所登录项目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7个单体(其中泰顺廊桥15个单
体和1处附属文物单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12个单体(其中泰顺廊桥4个单体及上交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