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1 - 泰顺县文化志
P. 411

·348·                                   泰顺县文化志


               洗,其他7件是清代与民国时期泰顺县与毗邻县人的书画作品。同年,从挖掘的5000多件标

               本中筛选出200件作为文物藏品。
                    2001年,在第三次文化遗产普查期间,县文博馆征集到一批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2002年,县文博馆征集到40多件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
                    2010年,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增加至86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国家二级文物9件,

               国家三级文物51件。
                    2014年,县博物馆征集收购石器、竹木器、铜器等民俗文物79件,明代青瓷1件,清代

               粉彩瓷器1件,清代书画1件。
                    2016年,县博物馆征集竹木器、丝织品、陶器等民俗文物31件,泰顺石章6件,书画2件。






                                               第三节 维修和保护





                    一、文物维修



                    明清以来,官方和民间对境内重要建筑的维修或重建均有史料记载。如仙居桥,明知

               县郭显宗建,成化间被洪水冲坏后知县范勉重建,嘉靖间崩圯后知县区益重建,康熙间乡人
               复建。登云桥,明正德年间知县刘桐建,万历间署县通判车登云重建,知县涂鼎鼐重修。兴

               文桥,明嘉靖年间知县区益重建,崇祯年间知县潘仲兰重建,知县涂鼎鼐完其工,清康熙年
               间知县张仕骧重建。太平桥,明正德间洪水冲坏后知县刘桐建,嘉靖间毁后知县蔡芝重建,

               崇祯间圯后知县潘仲兰重建。除了上述有明确记载是县官所造的廊桥之外,境内尚有多处廊
               桥屡毁屡建。如刘宅桥,明永乐间建,清乾隆间重修。霞光桥,始建于清雍间,咸丰二年

               (1852)重建,圮后同治间重建。此外还有墩头桥、三柱桥、普宾桥、温垟桥、坑口桥、漈
               下桥等数十座各式廊桥,这些廊桥均由民间建造和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文物管理机构,承担起全县文物维修和保护的任务。
                    1986—1990年,县文博馆对北涧桥、溪东桥、薛宅桥、仕水碇步、文祥塔等文物保护单

               位组织全面修缮,省、县二级政府部门前后共拨款8.25万元,群众集资2.25万元。
                    1991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11万元维修北涧桥和溪东桥。

                    1994年9月,因泰顺二中在泗溪溪东桥近旁临水殿内设食堂,存在安全隐患,省文物局
               补助资金拆除临水殿内泰顺二中伙房,并加筑防火墙,剩余资金用于北涧桥屋面抢修、三魁

               锦溪桥防洪堤加固。同年10月12日,修理在特大台风中受损的北涧桥翼角和鳌鱼。
                    1999年,位于莒江乡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莒江戏台因珊溪水库建设需要搬迁。4月,县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