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2 - 泰顺县文化志
P. 412

第九编 文物                                          ·349·


                 文博馆工作人员对戏台进行测量、绘图、拍照等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迁移选址。翌年7

                 月,戏台搬迁至罗阳镇西外村旋顶山公园。
                      2001年11月,县委书记尚清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筹集资金15万余元,对仙居桥进行

                 整体抬高和修缮。同年,省文物局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北涧桥维修。
                      2004年,县人民政府落实37万元市拨补助资金,用于筱村徐岙底古民居、雪溪胡氏大

                 院、泗溪溪东桥、北涧桥、洲岭三条桥等10多处古廊桥和古民居的修葺。
                      2006年,台风“桑美”造成19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受破坏,经济损失达610万

                 元。嗣后财政下拨21万元,用于灾后文物建筑的维修经费。
                      2007年,省文物局拨款修缮溪东桥附属建筑临水殿,历时3个月,工程造价56万元。

                      2008—2009年,完成南溪桥、泗溪下桥桥屋的维修工程。委托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院启
                 动文兴桥、永庆桥、刘宅桥3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的维修方案设计,北涧桥、溪东

                 桥环境整治保护规划等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时完善文物库房安全防范设施,县人民
                 政府与23个乡镇签订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保护责任书,完善文物库房安全防范设施。完成包氏

                 宗祠、交垟土楼、胡氏大院、罗阳石亭等省保单位“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
                 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记录档案整理工作。

                      2010年8月,省文物局拨款80万元,对文兴桥进行落架大修,历时4个月。
                      2011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完成永庆桥、刘宅桥、上交垟土楼维修方案和《仕水砑步保

                 护规划》文本并上报省文物局,完成文兴桥修缮工程。
                      2012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完成6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的保护规划和2处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维修方案的编制;完成2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启动交垟土楼修缮工程。

                      2013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投入200多万元,完成国保单位交垟土楼整体维修和15处县
                 级文保单位的修缮工程。

                      2015年1月6日,永庆桥、刘宅桥修缮工程通过市文物局组织的初验收。12月,启动国保
                 单位胡氏大院(胡氏小宗祠)、南阳桥桥屋、包氏宗祠围墙以及省保单位南溪桥堤岸的抢修

                 加固工程。
                      2016年8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顺土楼之上交垟土楼二期修缮工程开始施工。9

                 月15日,受强台风“莫兰蒂”影响,境内山洪暴发,三魁、筱村、泗溪等地水位暴涨。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南溪桥相继被洪水冲走。9月17日,浙江省

                 文物局局长柳河、浙江省古建设计研究院院长黄兹、温州市文物局局长张纯芳、温州市文化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简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震、市考古所所长董姝等一行到薛宅桥、

                 文兴桥、文重桥冲毁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研究部署善后和抢救保护工作。9月20日至21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唐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书记、副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