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天台山佛教史》
P. 169

第三节 天台山佛教事业的振兴




                               一、寺庵的修建

                               1979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
                           欣欣向荣。天台山除了国家级和省级各大寺院都进行整顿和修建外,县级的

                           寺庵重建的也很多,主要有:


                               慈恩寺

                               是天台山千年古刹之一,据传当年智者大师曾在此修持。2000 年,慈恩

                           寺所在地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古洞石窟群,据中科院有关研究队伍考察,
                           如此庞大优越的古洞窟群非常罕见。结合慈恩寺的佛教文化,正可传承敦煌

                           文明,为寺院打造“现代敦煌”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

                               2010 年 6 月 12 日,慈恩寺“现代敦煌”建设研讨会召开。当地领导和

                           来自省内外的宗教界、艺术界人士济济一堂,就慈恩寺扩建修复和古洞石窟
                           群开发工程即“现代敦煌”建设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

                           性的意见与建议。决定慈恩寺“现代敦煌”建设以“立体《大藏经》”为总体

                           框架,每个洞窟以一部或几部经典为依据,同时在艺术上力求凸显现代艺术

                           水平和时代特征。
                               慈恩寺在建设“现代敦煌”的过程中,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

                           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把慈恩寺打造成弘扬和谐宗教文化

                           的重要阵地、传播石窟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为繁荣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作

                           出积极的贡献。一年多来,住持智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已相继建成玉佛
                           殿、洞内三圣殿等。


                               济公院与济公故居

                               济公院原在城北石墙头,现尚存纪念碑亭。民国 16 年,县人裘炳涛在赤

                           城山拓宽瑞霞洞,祀奉济公。80 年代,县老人协会集资,于赤城山另建济公
                           院,址选瑞霞洞及其毗邻香云洞,

                               瑞霞洞底标高 195 米,洞口宽 10 米,高约 2.8 米,深 5 米。香云洞底标

                           高 196 米,洞阔 15.5 米,高约 5.2 米,深 7.8 米。两洞距离 2.5 米。济公院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