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天台山道教史》
P. 12
柏传高足薛季昌,薛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徐灵府、陈寡言等,称
天台仙派。天台仙派是唐代传上清经箓的著名道派。
灵宝派是因传《灵宝经》而形成的道派。古《灵宝经》自汉末传
到晋代,不断增益繁衍。《真诰叙录》称:“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
大行。”刘宋初年,《灵宝经》增至 55 卷之多,陆修静将其中可信者 35
卷加以增修,立成仪轨,使灵宝派信徒日益增多,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灵宝派重视符篆科教和斋戒仪轨,加强了劝世度人的宗教功能宣扬普
度一切人。在修持方法等方面,吸收天师道和上清道的长处。灵宝派
尊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称“三清”。其经典、
教义教理、科戒仪范等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
唐代天台山灵宝派高道主要有叶法善(616-720)。显庆年间
(656-660),唐高宗李治征召他人京讲道。玄宗时复召入京。因他道法
高超,深得玄宗赏识,拜鸿胪卿,封越国公,授金紫光禄大夫,功名
显赫。其裔孙叶藏质,居天台山,师事冯惟良。唐懿宗多次召入内廷,
请其讲道。他精通符术,颇有灵验。后归天台山,在桐柏玉霄官建造
了中国最早、最大的藏经处——玉霄藏,使得天台山在中国道藏史上
名声大振。
第三,两宋时期是天台山最享盛名的立宗时期。
南宗,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端,流传于南方
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
方,故名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曾为府吏数
十年,一日忽悟“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遂看破功名,
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在四川成都
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作《悟真篇》,传法于石泰,石传薛道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