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17

第三章 灵山仙界  |  105



                得性善性恶其理融通,无法不趣,即现修恶而达性恶,任运摄得佛界性善,可以
                为如来种。”
                    行过西方殿之西,进入罗汉堂,看见所供奉的天台山五百罗汉。每个罗汉都
                雕塑得极为传神,姿态各异,楼上诸多罗汉,身周堆塑天台山华顶石梁赤城诸景,
                表明“五百罗汉天台来”。而东边的钟楼,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上面挂着的钟
                有万斤重,原是明代的旧物,钟楼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为经费拮据,到明代
                崇祯年间才建成,后来钟楼坍塌了,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1983 年高明重兴,
                法国钢琴家周勤丽捐助铜钟一口,重两千五百斤,每当早晨,敲击大钟,整个山
                谷回响,人称百八鲸音,“前敲七,后敲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末敲三声 ,
                三通共成百零八,听钟声,拯迷途,破烦恼”。高明钟声也称浙江之最。
                    钟楼边上是长碑廊,展示名家的书法碑刻。转过去是不瞬堂,为传灯大师所
                建的,现在是僧寮。传灯大师说:人之六根之主之者心,心之不动则眸不瞬焉。
                瞬即眨眼也,不瞬,即是止观的要义。不瞬堂之后就是福泉井,是传灯大师所挖
                掘的。“厥色蓝,厥味醴,兼金山、惠山泉之美,虽冬不冰,久旱不涸”,在传
                灯大师的眼里,既是美泉,也是高明寺的圣迹。
                    高明寺的复兴是觉慧法师主持下达成的功德,也是旅居法国钢琴家周勤丽女
                士的福德因缘。
                    周勤丽 1939 年出生于上海,七岁时开始练琴,十岁即登台演出,1950 年与
                丈夫刘玉煌结婚,1957 年家人被划成右派,弟弟落榜,婆婆瘫痪,丈夫病入膏肓。
                她虔诚地登上了天台山,在一个小寺庙里求雨,在她的眼里,天台山的寺庙宽敞
                古朴无华,没有浮华的装饰,佛像虽然残破,却显得格外崇高。做了一周的仪式,
                本来一直是晴光亮日的天空,乌云聚集,雷声阵阵,大雨下了整整两天,如她的
                泪水扑簌簌而下,后来,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花轿泪》,后来被改
                编成电影《闺阁情缘》,这本书里详细地记述了天台山求雨的情景。周勤丽笃信
                佛教,在天台山遂了心头的那个夙愿。
                    读齐召南的文章,得知高明寺曾经收藏来自印度的贝叶经,这是写在贝树叶
                上的梵文。齐召南是在乾隆己酉年(1729)在高明寺见到这种淡黄色的贝叶,肤
                理细润坚致,长六寸许,皆是番书,其实这是梵文,他不知道,寺僧当然也不知
                道。当时寺僧给他看的时候,这贝叶经有五十多叶。用绳子捆在一端,是装在檀
                香木做的匣子里的,用锦囊套在外面,寺僧对他说,这贝叶经来自于天竺印度,
                是佛陀手写的,是智顗所收藏的,然后流传给后人的。
                    同行的咫亭对他说,在印度,大多是用贝叶代替楮纸的,汉代时白马驮来、
                唐僧取来的佛经,大多都是写在贝叶上的这种东西。这贝叶经尽管智顗所藏,但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