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18
106 | 石梁纪
智者也不能翻译,鸠摩罗什翻译的,也多从
俗字翻译的,此经正以未译,独留佛书之真,
此其所以之难得。以前中国的鲁壁书简、漆
书古文,无一存也,反而不如这贝叶藏之名
山而不朽。
齐召南说,这贝叶树,渤泥国(文莱)
将树皮当瓦,一年一换,把贝当食器,一日
一换,也不是奇珍之物,佛说,人人都可以
成佛,那些徒弟奉其书如律令如蓍龟(蓍草
龟甲之卜辞)如金玉至宝。我们的圣人经天
纬地的书本,是至宝,是精华,而学习它们
的人从不说自己就是至圣至贤,也说自己没
高明寺钟楼地藏殿
有能全部学习到其中的精髓。有些人枕藉书
本,颠倒而坐卧,调笑而谈,又是怎么说处?
在齐召南的眼里,这种贝叶经也是寻常之物,
不足道也。但这贝叶经确是文化珍品。
高明寺所藏的贝叶经,见于《天台山志》
“西域贝多叶经一卷”之记载,这就是闻名
世界学林的“天台梵本”。据寺中僧人相传,
天台梵本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或一千四百年
的历史。贝叶经因国清寺曾经发生过火灾,
藏到高明寺,后来英国汉学家、传教士艾约
瑟请人抄写了一份,寄给英国印度学家、牛
津大学梵文教授威尔逊,但因为抄写错误太
多,无法释读。最早详细介绍和释读天台梵
本之人,是德国印度学家、哥廷根大学梵文
教授基尔霍恩,他的学生福兰阁于 1893 年
在天台山发现此梵本,19 世纪末,法国人
亨利·马伯乐和日本学者大宫孝润曾在天台
山高明寺见过一部梵文贝叶经,他们研究介
绍,这函贝叶经共有 20 张贝叶,由两部经
典组成,一是《七种灌顶·拾》,一是《真
谛修习破六教》,由两种不同梵文字体写成,
地藏殿与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