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22
110 | 石梁纪
亭,这个亭子是保护智顗的“幽谿”两
个字建造的。“幽谿”两个字就镌刻在
香谷岩对面的山岩上,亭柱上有一副对
联:“一亭旧占梅边月,幽径新添竹外
风。”再看高明寺东边,已经建造了放
生池和廊桥,景色更加宜人。
当我走到高明寺前山公路转弯处,
站在一块岩石上眺望。高明寺外的崖石,
如坐如立,三五成群,如莲池海会一般,
螺溪蜿蜒如一线。那种飞空的感觉就越
来越明显了。
通 玄 峰 头
同方广华顶、高明方广塔头不同,
通玄寺是近几年重建起来的。
我在龙皇堂读书的时候,去通玄
峰参加生产劳动,那里有一片茶园,旁
边是一幢石屋,据说是人民公社时期的
畜牧场。站在石屋后山冈上,可以看到
华顶。伸手可招。
幽溪瀑布 玄是一种境界,如《妙法莲华经》
的妙。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通玄”者,通晓玄妙之理也,有诗句云“性空长
入定,心悟自通玄”。通玄,是个很精妙的词。
通玄峰与龙皇堂尽在咫尺,通玄寺在山顶之上,境界开阔,视线无碍,确实
高僧安禅之地。
通玄寺原名“净名院”,据《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净名院在县北五十里
十一都,旧名通玄定慧寺,周显德四年建,盖僧德韶第一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
改额,今废。”这里也是观音菩萨、韦陀菩萨的感应道场。通玄寺的出名,不光
是寺院,而是那句智慧的禅语: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是公元 936 年春天居住在通玄寺的德韶法师的迁想妙得。他说这句话的时
候,年四十五岁。因为这句智慧法语,通玄寺声名赫然。据说这句话传到卧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