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63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 智者昏晓苦学,身心豁
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 慧思深知他的学识和禅定功夫,在“说法人中最为第
朱 一”。 因此,常令智者代己说法。
封
鳌 陈光大元(567),智者遵慧思“传灯化物”之训,至金陵,居瓦官寺,开法华经
天
台 题。 宣帝闻智者名,敕停朝一日,令群臣往听。 大臣如仆射徐陵,光禄王固,侍中
集
·
第 孔焕,尚书毛喜等,俱禀戒法,同闻妙旨。 智者居瓦官 8 年,多次讲《大智度论》
一
册 《次第禅门》及《六妙门》等,法席盛极一时。 后来,他因久仰天台山神灵幽胜,矢
志独往。 宣帝和众大臣虽多方规劝,仍难挽留。 太建七年(575)九月,入天台山。
遇神僧定光笑对他说:“尚忆招手相引时否?”智者即悟当年礼佛幻梦中所见的
情景,知与天台有宿契。 定光还告诉他:“此处金地,吾已居之;北山银地,汝宜居
焉。”智者乃于北峰创立伽蓝,植松引流,过着安详的静修生活。
寺西约 2 里的金地岭头有“定光招手石”。 3 块巨石,列峙顶天而立。 中
间一块最高最大,宽约 5 米,高约 10 米。 据传当年神僧定光就站在中间这块
巨石上,遥向智者招手。 从此,成为一处神奇的胜迹。 《天台山方外志》称,巨
石旁原建有“定光庵”。 今毁。
考史传记载,智者入天台山后,陈宣帝即敕令建修禅寺,让其领众修学。
陈少帝至德二年(584),奉诏出金陵,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仁王经》等。 隋
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受戒。 不久,至荆州造玉泉寺,讲《摩诃止观》
《法华玄义》等,以报地恩。 30 年来,一直名声显赫,人所共仰。 开皇十五年
(595),他遵晋王杨广之敕著成《维摩经玄义》和《维摩经文疏》。 由于杨广对
他的过度倚重,他遭到了扬州一些僧人的妒恨。 这是他重返天台山隐居的原
因之一。 当时,他在《遗书与晋王》中曾详尽地申述了他在金陵等地所遭受的
种种遗憾之事。 说:
贫道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无生法忍,下求六根清净,三业殷
勤,一生望获。 不谓宿罪殃深,致诸留难,内无实德,外召虚誉。 学徒
强集,檀越自来,既不能绝域远避,而复依违顺彼,自招恼乱,道退为
亏,应得不得,忧悔何补? 上负三宝,下悔本心,此一恨也。 然圣浊既
差,自审非分,欲以先师禅慧,授予学人,故留滞陈都,八年弘法,诸来
学者,或易悟而早亡,或随分而自益,无兼他之才,空延教化,略成断
种。 自行前缺,利物次虚,再负先师百金之寄,此二恨也。 而年既夕,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