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67

觅传灯大师遗踪

      朱
      封         凡海外内高明寺法系的台家弟子,皆缅怀传灯大师中兴高明寺的业绩。
      鳌
      天    据史志记载,明代万历八年(1580),传灯随师百松大师讲《童蒙止观》于天台
      台
      集
      ·    山定慧真身塔院。 一日,经高明寺旧址,见万山耸秀,众壑幽奇,便有买山之
      第
      一    志。 万历十四年,传灯独访智者遗踪,目睹幽溪环境,有终此之念。 蒙当时大
      册
           护法冯具区、林澄洲、王太初等为檀越主,共捐俸金,赎回寺产。 后又以讲经所

           得,买山田及基址。 他自称“高明之业,即使寸土寸石,全部用价赎回,契券盈
           溢箱箧”。 当时虽已赎回,仍谈不上兴造殿宇。 直到万历二十四年,方建大殿。
           随之,陆续建立僧房、禅房、楞严坛、山门、两廊、钟楼、藏阁。 深山穷谷,艰于檀

           施,大都是他讲经所得,得寸做寸,得尺做尺,前后长达三十二年。 高明寺重

           兴,赖传灯大师殚力主持,辅翼者有无脱传衣、午时正时,继有文心受教诸师。
           寺至钟楼落成,已臻鼎盛,殿宇宏丽,僧人多至千数,俨然名山大丛林。 传灯大
           师也深受缁素敬仰,被尊为“天台宗中兴之祖”。
                传灯大师除了重兴寺宇外,还到处讲经说法,弘扬台教。 自万历十三年

           (1585)冬,讲《法华经》于四明阿育王寺,至天启五年(1625)讲《妙宗钞》于四
           明延庆寺,时年 72 岁,才归老幽溪。 自始至终,凡 41 年,“年有重席,岁无虚

           筵”。 一生登狮子座 70 期。 讲经之外,勤于著述,计有解经、注疏、论说、礼仪、
           方志等著作 20 余部,最著名的有《楞严玄义》《圆通疏》《净土生无生论》《法华

           玄义辑略》《性善恶论》《天台山方外志》等。
                为了弘扬天台法脉,传灯在寺内新建祖堂,祀“天台三十祖”。 以其恩师
           百松真觉为首,立高明寺法系,法脉偈为:“真传正受,灵岳心宗,一乘顿观,印

           定古今。 念起寂然,修性朗照,如是智德,体本玄妙。 因缘生法,理事即空,等
           名为有,中道圆融。 清净普遍,感通应常,果慧大用,实相永芳。”共 64 辈。 随
           后,高明寺系的灵峰派,弘扬天台教义,成绩斐然。 近代谛闲大师为高明法系

           的第 15“古”字辈,至今港、台等地的法裔,大多在 19、20“寂”“然”两辈,依此

           推算,高明寺法脉偈中字辈可传上千年。
                今方丈殿系传灯大师当年建造的楞严坛遗址。 大殿西侧有珍贵的古碑。
           这是明代大文学家虞淳熙撰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记》,由明代古文家陈继

           儒篆额、大书法家董其昌书丹。 其碑现嵌于殿壁,世称“三绝”。 碑文云:

    ❙154❙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