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14
一身,复烧两臂,轻生重法,命殒道存,举昔显今,故言《本事品》 也。 若推此
义,星光应在喜见之后,从舍药发誓已来,名药王故云云。 此下五品,皆是化他
流通。 今品明化他之师,唯愿大法,大得弘宣,大愿众生获大饶益,所以竭其神
力,尽其形命,殷殷虔虔,志犹未已,庶令弟子宗法如师,我传尔明,尔复传明,
明明无已,师之志也。 故知此品,勗弘法之师也。
下如《妙音》《观音》两品,明他方大士奉命弘经,普现色身,形无定准,不
可牛羊眼看,不可以凡庸识度,于所闻处,勿生轻想。 轻想则法不染心,故知下
品,勗受法弟子也。
有人言:上诸品,诸佛为佛事,此品下,菩萨为佛事,此一往耳。 上品亦有
菩萨,此下品亦有诸佛云云。
今明《方便品》开三显一,圆因已竟;《安乐行品》明乘乘 之法;《寿量》明
①
乘果已竟;此品下明乘乘之人。 故《十二门论》云:“大乘者,普贤、文殊大人之
所乘也。”药王以苦行乘乘,妙音、观音以三昧乘乘,陀罗尼以总持乘乘,妙庄严
以誓愿乘乘,普贤以神通乘乘。 作此解者,于化他流通义便也。
文为四:一、问;二、答;三、利益;四、多宝称善。 问为三:一、通问游化;二、
别问苦行;三、请答如文。 二、答,为二:一、但答苦行者,游化则指色身三昧,或
指下二品也;二、叹经。 答苦行中,先明事本,次明本事。 事本为三:谓时节有
佛、声闻、国土等,悉如文。 本事为三:一、佛说法;二、修供养;三、结会。 然佛
普为一切,何独喜见? 其是对扬,须付流通,如今之身子,寄一而言诸耳。 苦行
又二:一、现在;二、未来。 现在又二:一、修行得法;二、作念报恩。 报恩又二:
一、三昧力;二、正报身力。 身力为三:一、烧身;二、佛称叹;三、时节。
“真法供养”者,当是内运智观,观烦恼因果,皆用空慧荡之,故言真法也。
又观若身若火,能供所供,皆是实相。 谁烧谁然,能供所供,皆不可得,故名真
法也。
“一切众生”下,未来苦行,又为五:一、生王家;二说本事;三、往佛所;四、
如来付嘱;五、奉命任持。 悉如文。 任持又四:一、起塔;二、烧臂;三、利益;四、
第
现报。 悉如文。
三
“佛告”下,是第三,结会古今。 又为二:一、结会;二、劝修。 劝修者,能燃 辑
一指,胜舍外身,外轻内重,故功福有异。 文云:“妻子”者,外身也;“国城”等, ︽
法
外财也。 华
文
句
︾
① 乘乘:大乘以真如实相为所乘之体;一乘因果,为所乘之事。 依一实相而言因果,乘于所乘,以济世 选
释
利物,故称乘乘。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