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19

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

                [文句]
      朱         昔奉云雷音王佛十万种伎。 今游化他土音乐自随。 昔奉八万四千宝钵,
      封
      鳌    今尔许道器眷属围绕。 昔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今以普现色身,以妙音声遍
      天
      台    吼十方,弘宣此教。 故名《妙音品》。 此品明菩萨以难思之力,随类通经,物睹
      集
      ·    其迹,莫测其本,但甘其味,无择其形,当卑其地,自壅其流,即是化他门中第二
      第
      二    意也。
      册
                文为六:一、放光东召;二、奉命西来;三、十方弘经;四、二土得益;五、还归
           本国;六、闻品进道。 大人相者,大相海也。 遍体毛功德,不及一好功德。 众好

           功德,不及一相功德。 诸相从下向上,展转相胜,不及白毫功德。 白毫功德,不
           及肉髻功德,故是大人相也。 此相业者,从孝顺师长起。 今放是光,召本弟子,
           使弘中道之经,利益大机者也。 白毫从一道清净起,今放此光,令弘此法也。

                问:佛一一相皆法界海,何故胜负?
                答:他经所明宜作此说耳。
                问:佛有缘弟子布满十方,何故召东说西,不论八方耶?
                答:此有所表。 《净名》云:“日月何意行阎浮提,欲以光明除众暗瞑。” 东
                                                                                ①
           是光始,西是其终。 有始有终,其唯圣人乎。”未发心者令其发心,未究竟者令

           其究竟。 一菩萨既尔,诸众亦然。 一方既尔,诸方亦然。 圣不烦文,举一蔽诸,
           故但言东西耳。
                发来文为二:一、发来缘;二、正发来。 来缘为六:一、经家叙其福慧;二、被
           照;三、辞;四、诫;五、受旨;六、现来相。 叙福之由,由值先佛多也。 “甚深智

           慧”,即智慧庄严。 十六三昧,即福德庄严也。 光照身、辞佛,悉如文。

                佛诫者,然法身大士,故不肃而成。 所将眷属或未达者,故寄彼而规此耳。
           夫佛身与理相称,不得见卑小,而忘其尊严, 此约如来座为诫也。 夫师及弟
                                                     ②
           子,智、断具足。 师既施权,弟子亦隐其实,此约如来衣为诫也。 夫依报国土,
           皆正报所感,如来以慈临大千,宜须高须下,勿睹依报而忽正报也,此约如来室
           为诫也。 此佛弘经,亦勅三意,彼尊诫约,诸佛道同也。 受旨者,如来力是座
           力,神通力是室力,庄严力是衣力。 此受弘经之大旨,利物之宗要。 故能不动



               ①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夫日何故行阎浮提? 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 (《 大正藏》 第 14 册,页
           555 中)
               ②  佛身与理相称,不得见卑小而忘其尊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佛证得法报身,本是光明相好;其所以
           有胜、劣之分,是因为释尊大悲本愿,应现于五浊秽土普度众生,不得不示现劣应身之相。 故弟子当观佛慧,
           不可因其所应现卑劣之相,而忘其尊严之体。

    ❙212❙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