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85
法速得圆满。 又以此功德愿共众生,从今以往于自行门,未得无生法忍前,永
离三恶道身,永离下贱身,永离女人身,永离拘系身,常于佛法中,清净修诸行,
天诛地灭利他门,分身十方国土,常为众生作大知识,示其正道,令生实果。 愿
诸众生闻我名者发菩提心,见我身者断恶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
早成正觉!”发愿完毕,礼三宝。
从受菩萨戒仪轨中,可以看出处处是以天台思想为准绳的。 如最澄在“第
四忏悔”中就明确提出:“运心者,虽从戒师说罪名种,然须运逆顺十心,重罪
方灭。 故天台大师于大止观忏净文中云:当诀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
十心,以为对治。 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 接着,他详细阐释了智者提出
①
的“顺流十心”和“逆流十心”然后,告诫受戒弟子:“顺涅槃道,逆生死流,能灭
四重五逆之过,若不解此十心,全不识是非,云何忏悔?” 又如在“第十二劝
②
持”中,他告诫受戒弟子:“以妙观门融通万境,事理俱足,正助合修,圆顿十
乘,超逾十乘,超逾十境。” 显然,他所说的“妙观门”,指的就是天台“十乘观
③
法”中的“观不思议境”。 他希望菩萨戒学僧受戒后能勤修天台观法,以“融通
境,事理俱足”,直至成就无上菩提。 而“授戒”和“现相”时,出现的一种种异
像,则又表达了日本密宗色彩。 因此,授菩萨戒的仪轨充分体现了“圆密一
致”的思想。
二、灌 顶
灌顶,梵文 abhisecan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的仪
式。 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
顶,表示祝福。
台密其他密教一样,特重灌顶,在受菩萨戒之后,进行秘密灌顶。 灌顶作
法的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 3 种:(一)结缘灌顶,不
论僧俗、根机等,为广结佛缘灌顶。 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
(投花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上师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
第
明(陀罗尼)。 (二)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 对于欲学 七
辑
台
① 《大正藏》卷 74 第 626 页。 密
② 同上第 627 页。 探
索
③ 同上。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