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87
大坛的四角立橛,引五色丝结界。 在大坛中央及四隅各安置一宝瓶,称五
宝瓶。 宝瓶中盛装五宝、五谷、五香、五药等 20 种香药。 五瓶之香水表示五佛
之智。 传法灌顶时,将加持过的五瓶从大坛移至正觉坛上。
正觉坛,系指行灌顶作法之修法坛。 正觉坛上绘有十二大圣曼荼罗。 行
者受灌顶后,以自身成中台大日如来,劝请十二尊,使之围绕,其后乃修护摩供
而供养自身大日如来。 其曼荼罗就是在灌顶坛的四边画四执金刚,坛中央画
八叶莲华,八叶之中,四方之叶画有四菩萨,四角之叶画有四奉教者,共成十二
尊,故称十二大圣曼荼罗。 阿阇梨执瓶在曼荼罗周围三匝行道,称为五瓶行
道,然后将瓶水灌于受者的头顶,称五瓶灌顶,意谓灌五佛的智水于受者,使之
成正觉。
五瓶有五智、五部、五佛等意义。 中央一瓶代表大日如来,其余四瓶分别
代表普贤、弥勒、除盖障、文殊四大菩萨。 同时,瓶颈所系的彩帛(瓶带)有白、
赤、黄、青、黑等色。 在传法灌顶时,若诵大日如来真言,则以白带瓶之水洒于
受者的头顶;若诵普贤真言,则以赤带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右;若诵弥勒真言,则
以黄带瓶之水洒于受者额上;若诵除盖障真言,则以青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
后;若诵离诸恶趣真言,则以黑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左。 念诵真言加持五
瓶,称为五瓶加持 。 灌顶后,授三昧耶戒。 阿阇梨引弟子入护摩坛,传五古
①
印,授金錍、明镜、宝轮、法螺等。 反复礼佛、教诫后,供养回向,仪式方告结束。
修台密之高僧大德,除曾在密坛中受过金刚界和胎藏界灌顶外,还曾受过
苏悉地灌顶。 苏悉地,梵语 susiddhi,意译为妙成就。 日本东密仅重金刚、胎
藏;台密则对金刚、胎藏、苏悉地三部大法并重,而以苏悉地为金、胎不二之法,
尤为重视。 苏悉地灌顶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最澄所传,其传承次第为:善无
畏、义林、顺晓、最澄;一为圆仁所传,其传承次第被认为是:大日、金刚萨埵、龙
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义操、义真、圆仁等。 后世台密所
传的大多根据圆仁一系。 苏悉地灌顶颇有止观特色,这里着重予以介绍。
据《苏悉地羯罗经》 称:苏悉地灌顶,有五种庄严:“一谓大精进,二谓明 第
七
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 此苏悉地经,若持余 辑
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本经本真言,当速成就。 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 台
密
探
索
① 见《大日经疏》卷 6。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