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00

十八契印为台密和日本真言宗修行者在观法时所用的主要合掌印相,在
           真言秘密藏的修持仪轨中地位十分重要。 安然在《真言宗教时义》中说:“真

      朱    言宗虽无文说,据理论或可言一藏,谓真言秘密藏。 或可言二藏:一、金刚界秘
      封
      鳌    密藏;二、胎藏界秘密藏。 虽云一真言秘密藏,而就行法仪轨别故,或可言三
      天
      台    藏,加苏悉地秘密藏,以十八道而为纪纲。 ……或可言四藏,加瑜伽秘密藏,谓
      集
      ·    苏悉地行十八道虽异两界,而立三部同胎藏界,实是胎藏大法中之悉地成就法
      第
      三    也。 ……或可言五藏,加杂秘密藏,谓陀罗尼集经是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咒
      册
           藏之少分,故可言金刚界法;然其经中明十八道,可言苏悉地法。 今以行法相
           涉两界,会为一藏。 是为五藏。”(《大正藏》卷 75 第 44 页)也就是说,在真言

           秘密藏的五藏中,除金刚界外,胎藏界、苏悉地、瑜伽、杂秘密藏等,其行法仪轨
           基本上都是以十八契印作为“纪纲”。 不过,在具体运用时,上述各种手印往
           往略作变动,另起新名。 如圆仁《妙成就记》中“奉请本尊”印,注释说:“如十
           八道中送车印(即宝车辂印),但二大指向外拨。”又如同书中的“结界”印,注
           释说:“十八道中地结印,但左右少异也。” 可见在台密异彩纷呈的契印中,样

           式虽多,实际是万变不离“纪纲”的。


                                          四、护 摩



                外护摩与内护摩


                护摩是梵语 homa 的译音。 又作护摩、户摩、呼魔、呼么。 意为焚烧、火祭。
           或意译作火祭祀法、火供养法。 即是在火中投入供物作为供养的一种祭法。
           为密教一般修法中的重要行事,用以譬喻智慧火焚烧迷心之意。 原为印度古
           代供养火神阿耆尼(梵语 Agni)以为驱魔求魔求福的作法。 在印度梨俱吠陀、
           夜柔吠陀、百道梵书等早期文献中,就有设立三种火坛而修法的记载。 吠陀时

           代的诸神中,最主要的是阿耆尼。 供养此神的祭式行于当时的事火婆罗门之
           间。 祭式是投供物于祭坛的炉中,待火焰上升,则以为已达于诸神的口中,诸

           神依之得力以降伏诸魔,予人类以福祉。 故将火视为诸神之口,称天口。
                这种祭法后为密教所采用,在日本密宗中成为重要的修法。 当然,台密的

           护摩与婆罗门教所行的护摩有本质上的区别。 据《大日经疏》卷 19-20 记载:
           佛陀未成道前,不能了知火之自性,故依据吠陀典籍而说 44 种护摩法;至佛陀

           成道后,既已了知火之自性,则宣说 12 种护摩法。 为如来一切智光的表征。
                台密所行的护摩,可分为内外两种。 在护摩坛所行的修法,称为外护摩。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