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14

龙门律宗的传人陈通微、周玄朴、张静定、赵真嵩几代宗师,皆隐居修炼,
           不显于时。 明世宗时,有龙门派四代弟子孙玄清(1517-1569),得崂山李显
      朱    陀、铁查山通源子及斗篷张真人之传,颇有道术。 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京
      封
      鳌    师白云观修炼,祈雨有验,诏赐“紫阳真人”号。 孙玄清门下形成“金山派”,亦
      天
      台
      集    称崂山派,属龙门支派。
      ·
      第         清朝初年,全真道面临与其初创时期相似的形势。 500 多年前入主中原
      四
      册    的金朝女真族后裔,再次入关建立大清帝国。 民族矛盾又趋尖锐,剃发易服之

           辱,折磨着汉族人士的心灵。 全真道龙门派宗师王常月应时而出,以振兴道

           教,使全真道出现了蓬蓬勃勃的景象。
                王常月(1522-1680),号昆阳子,山西潞安人。 少年出家云游,参访明师,
           得龙门派第六代律师赵真嵩之传,成为第七代龙门律师。 清人入关之初,王常
           月从嵩山北上京师,挂单于北京白云观,被道众推举为方丈。 他顺应时势,以

           公开传戒度人,整顿教规作为振兴宗门的主要手段。 他的传戒活动得到清廷

           许可。 顺治十三年(1656),王常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在南京、杭
           州、湖州、武当山等地立坛说戒,南人皈依受戒者甚多,龙门教团于是大盛。 王
           氏在江南所收弟子,多为儒士出身的明朝遗民,其中不乏抗清失败后隐藏民间

           的忠义之士。 王常月著有《碧苑坛经》2 卷,又名《龙门心法》,系弟子整理他在

           南京碧苑登坛说戒的语录而成。
                王常月的《龙门心法》 ,以精严戒行为本,强调持守戒律,遵守教规。 龙
                                    ①
           门派所传戒法,分为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级。 王常月概括其宗旨为“戒

           定慧”三字,初真修戒,中级修定,天仙大戒修慧;三坛戒律皆为制心而设,初真
           戒拘制身之行为,中级戒降伏心之妄念,天仙戒解除执着沾缚。 三级戒法从粗

           人细,旨在使人渐次“反妄归真”。 他还适应时势,调和出世与人世、道法与王

           法之关系。 认为出世之道须从世间人道上踏实做起,先尽人道,方可论仙道。
           《龙门心法》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日用寻常之理是也。 你们若能了此八
           字,才唤做个人。 若不了此八个字,人道就不全了,如何讲得仙道?”又说:“唤

           是道教,恰是儒规;唤为道法,即是王法……明有王法,幽有道法;道律治己,王
           律治人。 二者表里,以扶世教。”可见龙门派强调持戒修心的同时,是以儒家伦



               ①  王常月讲述,弟子施守平纂,闵一得订正,见《藏外道书》。



    ❙106❙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