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19

之。”真嵩正在赞叹,忽听得山林间有人说:“美则美矣,尔知更上一层否?” 真

           嵩始见前边林中站着一位道长,鹤发童颜,恍如旧识,上前再拜。 道长微笑着
           说:“汝非琅玡赵得源耶? 生死丹骨,固有常道,能者从之。”真嵩敬叩其姓氏。
           道长自称:“张无我(静定)!”真嵩遂敬求皈依,蒙张静定答允,赐名真嵩。 并

           携其登琼台,密付戒旨。 然后对真嵩说:“我将他适,太上一脉,惟汝能任! 王
           屋山,清虚洞天也,汝宜往居以俟时。”张静定别去后,不知所之。 真嵩独居琼

           台一段时间,后又赴王屋山,精修不二法门。
                崇祯元年(1628)传其道于王平,乃返天台山,居桐柏宫修持。 晚年入王屋

           山而终隐。
                第六代宗师卫真定(1441-1645),明末清初石门(今属浙江省)人。 字符
           宰,号平阳子。 《金盖心灯》卷一载:真先世居华亭。 宋末元初,正节先生开白

           社书院于石泾塘,遂家石门。 真定生性鲁钝,但性至孝。 《金盖心灯》载:真定

           成年后,有出尘之志,父母也不问。 他常出游,数月一归。 一夜,宿在社庙中,
           梦神告诉他:“明日有真师至,负奚囊,持拂尘者是也。” 真定醒后,坐守至下
           午,果然遇到沈静圆,一如梦中神所说。 乃礼静圆为师,静圆赐名为真定,授以

           宗旨而散。 从此,真定立如木,坐如尸,茫然若迷。 后云游名山,至天台山,遇
           赵真嵩,颇多印正,并授以宗旨,从此修道愈勤,毫无倦志。 顺治二年(1645)十

           月仙逝。 据说他活了 205 岁,得其宗旨者为沈常敬。

















                                                                                       第
                                         卫真定在天台山                                       九
                                                                                       辑

                 据近代学者研究,《金盖心灯》中所列的龙门派王常月和沈常敬以前的六                                      台
                                                                                       山
           代传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如第一代赵道坚于 1221 年先于丘处机而死,丘处                                      道
                                                                                       教
           机亦于 1227 年仙逝,而载 50 余年后 1280 年丘处机“亲传心印,付衣钵”之事,                               史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