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01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24 岁出蜀,远游长江、黄河中
下游一带。 42 岁,由道士吴筠推荐,至长安。 唐玄宗命他供奉翰林,后受宦官
高力士等谗谤,恳求还山,浮游四方。 安禄山叛变时,他曾为永王璘幕僚。 后
来李璘因争夺帝位,为肃宗部下所败。 他被流放夜郎(今贵州西北部),会赦,
还浔阳。 后来往于洞庭、金陵间。 宝应元年(762),死于安徽当涂。 存诗 990
余首。 有《李太白文集》。
关于李白游天台山的时间,史书中有过争论。 清戚学标《台州外书》和民
国《天台县志稿》作了这样的记载:
李白,字太白,成纪人。 开元中(713-741),白见天台司马子微
于江陵,谓白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天宝间(742-755),既
放废,遂恣游山水,穷台越之胜。 久之,还广陵。 洎族人李嘉祐守台,
最后游石梁,则在上元间(760-761),白年已老云。 有《同友人舟行
游台越》及《天台晓望》,今华顶有太白书堂遗迹。
对于《台州外书》的说法,洪颐煊《台州札记》中作了反驳,说:“《新唐书·
李白传》:‘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在天台,白之游天台,亦当在此时。
时尚未召见供奉翰林也。 《传》又云:‘永王璘败,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李
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外书》 所言皆与史
不合。”
洪颐煊说:“筠在天台,白之游天台,亦当在此时。”是指《李白传》中说的
天宝初“白与吴筠共隐于剡中”的事。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 因为和李白同
时代的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一诗中,却把李白“登天台,望渤海”之游,写在
去长安之前(即开元年间)。 可见,戚、洪两说,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近年来,
不少研究唐代文学的专家经过考证,纠正了戚、洪两说的偏颇,考定李白是在
开元十三年(725),即 24 岁时,满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开始了“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漫游壮举,而于十五年(727),从广
第
陵至会稽(见《别储邕之剡中》),最后,登上天台山游览。 天宝六载(747),他 十
辑
又重游吴越,登上天台山,于“华顶窥绝溟”。
台
李白在游天台山途中,写过《早望海霞边》一诗:“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 山
旅
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 游
文
白虎车。”表达了胸中宏大的气魄和浪漫的想象。 而其《天台晓望》一诗,则千 化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