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97
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等,赋中写出了赤城山、桐柏
瀑布、双阙、琼台等山水风貌。
再是记载了物产,如写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
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等,赋中写的八桂、五芝、建木、琪树等物产,有
的可能是品种已经灭绝,有的可能就是神话中的异产,给我们提供研究资料。
三是记载了大量佛道传说,如“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等,写
的是传说王乔跨鹤白日飞升和五百罗汉驻足天台等。 这和赋中扑朔迷离的神
游气氛十分吻合。
受孙绰《游天台山赋》的影响,从六朝到唐代初期,天台山聚集了大批隐
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丰干、寒山和拾得。
据记载,寒山子的隐居处不仅在幽邃的寒岩,离寒岩不远的明岩,也是他
的栖止所在。 明岩明净高燥,阳光充足,又是另一番世界。 《天台山全志》 卷
之二云:“明岩山,与寒石山对峙,旧名界岩。 岩之前峭壁屹立,势摩穹苍,亦号
幽石。 其下窍穴透邃,日光穿漏,中有僧全宰栖真洞。 转北数步,怪石森然,上
有两峰倒侧,号合掌岩。 西有泉蔽崖而下,焕若垂箔。 寺僧亦用竹绠引之,从
高下坠,号曰水索。 由寺北扪萝而下,至重岩盘石品列,即‘三隐’(指寒山、拾
得、丰干)啸咏之地。 常有光如月,号石月。 其东有响掌岩,击之声铿然。”
传说当年寒山子常于幽石下静坐吟诗。 他有咏幽石诗道:“重岩我卜居,
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 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
鼎家,虚名定何益!”诗句明白如话,但发人深思。
就是这样一位隐居避世的怪僧,由于其诗思想深邃,语言晓畅,自成一格,
称“寒山体”。 他留下的 300 多首诗,元代已传入朝鲜、日本,并被译成日、英、
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直至今天,欧美各国青年中还有所谓“寒山
热”。 他们不仅仿作寒山子风格独特的诗歌,而且风行“寒山发”和“寒山鞋”
等作为时髦装扮(见《寒山子传记资料》,台湾天一出版,1985 年版)。 这是寒
山子当年绝对未曾意料到的。
总而言之,由于孙绰(314-371)尽情讴歌了天台山神奇的山水和仙道人 第
十
物,吸引了大量高僧高道前来天台山隐居,开浙东唐诗之路的先声。 辑
台
山
二、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创时期 旅
游
文
六朝陈代,智顗大师(538-598)在天台山首创佛教天台宗,其深邃的教义 化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