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98
远传东南亚各国。 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延历二十三年),日本国高僧最澄
携弟子义真为翻译一道入唐。 在明州(今宁波)登岸后,到达台州(治所在今
朱 浙江临海),在龙兴寺拜见应台州刺史陆淳之请来此寺宣讲《摩诃止观》的天
封
鳌 台山修禅寺座主道邃,从受天台“一心三观”教法,并在龙兴寺西厢极乐净土
天
台 院受大乘“三聚大戒”(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随后,最澄又登天
集
·
第 台山,礼拜智者大师肉身塔,从佛陇寺行满受法。 道邃和行满都是天台宗九祖
四
册 湛然大师(711-782)的法裔。 湛然被称为唐代天台宗中兴之祖,著有《摩诃止
观辅行传弘诀》《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记》,提出“无情有性论”“理具三
千说”等,发挥了天台的思想。 他门徒极盛,“瞻望堂室,以为依怙”(《佛祖统
纪·湛然传》)。 学徒中不少是名僧、缙绅大臣和著名学者。 最澄成了接受湛
然嫡系传法的第一个日本僧人。 行满对最澄十分友好。 他帮最澄延请了几十
名经生抄写天台教典,共抄得 128 部 345 卷(见《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 临
别,他给最澄赠诗道:“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 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
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 何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 (《传教大师全集·显
戒论缘起》)
不久,新罗(今韩国) 天台宗高僧无著等,也来到天台山求法,并礼拜祖
师。 随着日本、新罗(韩国)高僧参礼天台山国清寺,歌咏天台山寺院和高僧
的诗篇异彩纷呈,如杜荀鹤的《送项山人归天台》《送僧归国清寺》《题唐兴寺
小松》,陈光的《题桃源僧》,卢士衡的《僧房听雨》,刘昭禹的《赠惠律大师》
《国清寺留题》,杨夔的《送日东僧游天台》,颜真卿的《天台智者大师画赞》,林
晕的《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法照的《送无著禅师归新罗》等,佳作纷呈,大大
提高了天台山仙山佛境的影响。
天台山高道最著名的是司马承祯(647-735),他是天台山高道王远知的
法孙。 司马承祯善篆隶,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 玄宗曾叫他用三种不同
的字体写《道德经》,刊正文句,赠光禄大夫,卒谥真一先生,玄宗为之亲制碑
文。 当时与司马承祯交游的有:李白、陈子昂、卢藏用、王维、宋之问、高适、孟
浩然、毕构、贺知章等,合称“仙踪十友”。 司马承祯有弟子七十余人,皆善诗
歌,以李含光、薛季昌最著名。
司马承祯来到天台山时,先居灵墟,后居桐柏。 据道书记载:三国吴赤乌
二年(239),高道葛玄于此炼丹。 唐景云二年(711),睿宗李旦亲赐敕文,为高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