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16

塘”,蔚为奇观。
                元代天台县令、诗人杨维桢写有《桐柏瀑布》诗云:
      朱
      封             奔倾漱石亦倾苔,此水便从元化来。
      鳌
      天             长片挂岩轻似练,远声杂洞咽于雷。
      台
      集             气侵松树千枝润,势尽云霞一道开。
      ·
      第             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在天台!
      四
      册
                三是紫凝瀑布。 此瀑布鲜为人知。 《天台山全志》卷之二云:“瀑布山,一

           名紫凝山,在天台县西四十里。 有瀑布垂流千丈,与国清(即指石梁)、福圣二
           瀑为三。”此瀑从山崖上分三折泻下,上折较短,中折最长,也最壮观,遥望晶莹

           如练。 瀑水敢奔岩隙间,汇聚成流,直泻山底,约 100 米,为下折。 飞珠泻毛,

           映日愈觉璀璨。
                瀑布山虽不甚高,但绵亘数十里,东有青天岜,西有峇溪岜路。 其土色皆

           赤。 俗传陈高僧智顗居华顶峰诵经,遥望此山紫云凝绕,故名紫凝山。

                紫凝瀑布与石梁、桐柏二瀑的不同处,在于高度稍低,而阔度则过之。
                紫凝瀑布之水冬夏不绝,水质清冽。 唐代“茶圣” 陆羽,在其所著的《茶

           品》中,称紫凝瀑布为“天下第十三泉”。
                紫凝山还以产茶著称。 《天台山全志》 中称“其山出大茗”。 还引《神异
           记》中虞洪入此山采茗,获大茗的传说,以为佳话。

                天台山三大瀑布,各以其独特的风姿,称雄于东南。


                                      石梁与五百应真



                号称“天险”的石梁桥西端,有一座小铜殿,是天台山的重要文物之一。
           金文田(1851-1924)《天台采访册》云:“(此殿) 明郑妃所舍,高七尺许,中雕
           镂五百罗汉小像,甚工致。”据今实测:铜殿高约 1.3 米,宽 0.6 米,中铸 500 尊

           罗汉像,阑楹间有 52 字:“皇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中秋吉旦,钦差提督九门
           太监徐贵等喜助成金殿,永远供养天台胜境石梁桥首。 清凉山后学沙门如壁

           募造。”左壁有“钦差分守金衢严道、浙江布政司参政米万钟”;“钦差提督抽分
           兼管和道催儹浙直福江木料工部侍中杨师孔”等题名。 右壁题名已漫漶不明。
           试想:在一座高仅 4 尺的小铜殿内,雕出 500 尊罗汉小像,眉发毕备再加众多



    ❙208❙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