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31
一行(673-727),俗姓张,名遂。 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年轻时即
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21 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 不久,从嵩山
普寂学禅。 他精通历法和天文,唐玄宗命他与当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梁令瓒同
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 150 余颗恒星位置。 发起在全国 12 地点进行天文
观测;并根据南宫说等一组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 著有
《开元大衍历》52 卷、《七政长历》3 卷、《易论》12 卷、《心机算术》1 卷等。
据《旧唐书》和《天台山全志》记载:一行是为编修《大衍历》时遇到天文计
算方面的困难,而来天台国清寺向一位名僧求教的。 刚到国清寺时,还有一段
异闻。 “(一行)闻僧于院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
吾算法。 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曰:‘门前水西流,弟子当至。’
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尽管这段传说有些夸张和神化,但当时
国清寺曾有精通算术的高僧,则是毋庸置疑的。 只可惜他的名字没有流传下
来。
国清寺门前的水,俗称“双涧回澜”,至今仍是自东北向西南流的,但这是
地势使然。 近人张廷琛在《天台山新志》中也说:“一行至国清求算法,情或有
之。 今观国清寺门,东向皆山环障。 乃云:‘水旧东流’。 此必无之事也。 可
见《杂俎》(指《酉阳杂俎》)志怪,安足据为典要乎?”
一行从国清寺回长安后,从开元十三年(725)起,正式投入修历。 他根据
天文、大地实际测量所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参考了历代的历本,特别是吸收了
《皇极历》的优点,经历两年时间的编撰,到开元十五年(727),才完成了初稿,
定名为《大衍历》。 这部书共 52 卷,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它对太阳周年视运
动的具体规律描述得比以往的历法更符合实际。 如一行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
行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冬至时速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 到夏至最慢。 根
据这一看法,他纠正了以往的历法把全年均分为 24 个节气的错误,而按不等
的时间间隔来排列 24 节气。 这是我国历法上的重大改造。 就在《大衍历》初
第
稿完成的这一年,一行在长安病逝,葬于长安城外的铜人原。 十
辑
由于一行在当时的名望很高,他的葬礼十分隆重。 据《旧唐书·一行传》
台
记载:“上(玄宗)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 山
旅
原。 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马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 游
文
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 化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