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54
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 17 省。 每次旅行,均按日记事,积帙成书,名《徐
霞客游记》。 其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记载,要比欧洲早一个多世纪。
朱 万历四十一年(1613) 四月,徐霞客从宁海来到天台,在云峰和尚的陪同
封
鳌 下,对天台山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这次考察的重点是山峦景观。 包括山脉的
天
台 延伸,峰、洞、岩石的分布,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 在《徐霞客游记》 中,
集
·
第 是这样写寒岩、明岩的景观的:
四
册 ……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 两山回曲,《志》 所谓“八寸关”
也。 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 最后洞沫深数丈,广容数百人。 洞外左
右两岩皆在半壁。 右有石笋突耸,上齐右壁,相去一线,青深紫蕊,蓊
苁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 出“八寸关”,复上一岩,岩中一
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 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歧立如两
人,僧指谓“寒山拾得”云。 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 人在回
崖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六七里至寒老。 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 岩半
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 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 岩
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 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
直下耳。 还饭僧合,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境崖,草木
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
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 壁上凿孔而行,
孔中仅容半趾。 逼身而过,神魄为动。
这种写法,与一般文人写景抒情的旅游文字迥不相同。 它既细腻逼真,又
富有文采。 如写岩洞,详记其阔度和深度,以及所在的方位,周围的景观,等
等。 充分反映了一个地理学家观察事物独特而精辟的目光。
这一次游山考察是非常辛苦的。 例如四月初六日,他游寒岩后,经坪头
潭、步头,往游桃源。 因其地山深林密,杳无人家,他只好步行 30 余里,返回坪
头潭住宿。 又如寻找琼台、双阙时,到了旁边,还不知道。 等到走出百丈坑,才
听人说是在山顶。 于是立即返回,“循路攀援,始达其巅”多走了不少冤枉路,
他仍乐在其中。
徐霞客第二次考察天台山,是在崇祯五年(1632)三月。 他与堂兄仲昭结
伴自宁海桑洲抵台。 这次主要是考察天台山的水流。 三月十五日,他渡水母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