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73

当前关于天台宗的研究而言,正是相对缺乏的一个领域,朱先生的这一著作,
           基于天台止观学说的全面理解,深入阐释天台止观的修持方法及其实践意义,
           并论及止观修持对当代生活的启迪意义,虽未详于理论的一般研究而独辟蹊
           径,却正可以补当前理论研究之不足,而为全面理解天台佛学系统提供了深刻

           视野。 唐贞元十九年(803),日本僧人最澄入唐求法,登天台山,师从天台宗
           大德道邃、行满学习天台一乘圆教,受菩萨大戒,又从禅林寺翛然禅师习牛头

           禅法,又至越州龙兴寺从顺晓阿阇梨习密法,受三昧灌顶,因此被认为具有圆、
           密、禅、戒“四种传承”,翌年回国,即正式开创了日本的天台宗;日本天台宗既

           以天台教观为基础而又突出了密教的成分,后经圆仁、圆珍等师的努力,而有
           “台密”的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于这一事实,国内学术界至今为止
           的研究显然是不充分的。 朱先生的这部著作,由天台止观的修持而论及“台

           密”,对“台密”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脉络清晰的历史描述,并对“台密”修持的
           基本仪轨进行了梳理与论述,可以使我们清楚地把握到天台止观对“台密”在

           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深刻影响。 就此而言,则朱先生的这部《天台宗修持与台密
           探索》,又在宏观的文化视野之下丰富了天台止观本身的研究,并且也在中日

           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层面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朱先生新著撰成之际,嘱余为序,余非有力者也,于此嘱诚觉惶恐,然于朱
           先生为人之厚道与为学之精覃,则深所感佩,故不辞疏陋而略陈浅见,权以为

           序焉。



                                                     于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2003 年 11 月 25 日







                                                                                       第
                                                                                       十
                                                                                       辑

                                                                                       台
                                                                                       山
                                                                                       旅
                                                                                       游
                                                                                       文
                                                                                       化



                                                                                     ❙265❙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