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74
朱
封 《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天台山系列》序
鳌
天
台
集 杨曾文
·
第
四 笔者长年从事中国佛教研究,一提起天台山文化,首先联想到的是天台
册
山为中国佛教名山、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在中国和亚洲
佛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进步不断充实和发展。 两
汉之际佛教从古印度传入并得到迅速传播,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适应与结
合,至隋唐时期基本完成中国化的历程,标志就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佛教宗派
的相继形成,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从此,佛教与自汉代
以来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和东汉时正式形成的道教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
部分。
在隋唐成立的佛教宗派中,以隋代智顗(538-598)在今浙江天台山国清
寺创立的天台宗最早。 智顗精研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 《般若经》 《大涅槃
经》和印度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的《中论》等经论,在继承印度大乘佛教和中
观学派学说的基础上,又直接继承南北朝时慧文、慧思的思想,撰写了《摩诃止
观》《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此为“天台三大部”)及《四教义》等,建立了以
止观学说为中心,包括判教论、中道实相论、心性论及修行解脱论在内的庞大
教义理论体系,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超出了印度佛教经论的框架和中国以
往的佛教撰述模式,对中国佛教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处朝鲜半岛的新罗从中国传入天台宗比较早。 在 8 世纪,法融、理应、
纯英入唐师事天台宗六祖湛然(711-782),归国后传天台宗。 10 世纪,高丽僧
谛观奉国王之命将中国已经佚失的天台宗教典送到杭州,此后师事羲寂学天
台宗,直到去世,著有《四教仪》。 11 世纪高丽王子义天(1055-1101)入宋,在
杭州从慧因寺净源受学华严教义,又师事天竺寺慈辩从谏学天台宗教义,回国
前曾到天台山礼拜天台宗智顗祖师之塔,发誓归国弘传天台宗。 回国后,高丽
宣宗为他在松山西南建寺,借用中国天台山国清寺的名字,也叫国清寺,使天
台宗在高丽得到迅速传播。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