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73
知一物变化,而为之牝牡也,为之金水也,为之土木也,为之性情也,为之龙虎
也。 虽同出异名,须与类合。 如其差谬,不相涉入矣!”
张无梦认为:“修情合性,则可以归根复朴。”这是他的根本修炼思想。 他
举《参同契》中“伏鸡用其子”的比喻,借以比作内丹的雏形。 《参同契》董德宁
注:“鸡子喻天地之体象,即浑天说所谓天形如鸟卵,地居其中,犹壳之裹黄是
也。 然丹始之法象,其亦如是。 盖阴阳二气,分布独居,未能合一。 今修丹者
乃以真火烹炼金水,即是元神擒制精气,如鸡子之混沌,使黑白二气两相符合
为一,乃道之比类而合之也。”(见《学仙辨真诀》)就是这个意思。
张无梦的诗,清新闲逸,自成一格。 他的《凝真宫》 诗道:“五云深锁洞门
深,跻屐攀萝特地寻。 烟霭不藏尘外客,神仙遗下水中金。 喜游汗漫华胥宅,
寒忆崆峒重道心。 不得方平同一醉,红霞零落我尊琴。”表达了他隐居修炼的
悠闲生活。 宋真宗有《送张无梦归天台山》诗,称赞他“惟有达人臻此理,逍遥
物外事沉真”。 琼台这样的奇境,加以张无梦这样的奇人幽居,使宋真宗也仰
慕这缥缈恍惚的人间仙境。
张无梦后来被宋真宗召入京师说法,年 90 余卒。 传法弟子有陈景元等。
陈景元(1035 - 1094),北宋江西南城人,字大
灵,又字太虚,号碧虚子。 仁宗庆历二年(1042) 入
道门。 18 岁入天台山,师事张无梦,得老庄心印,居
琼台观精心修持。 宋神宗时,以道术闻名,敕召进
京,应对称旨,赐号“真清大师”,主太乙宫。 熙宁五
年(1072),进所注《道德经》,敕当旨为右街都监同
签书教门公事,后累迁至左右街副道录。 他的诗、
书、画皆闻名于世。 四方学者云集从游,他与当时
名公王安石、王珪等为方外之友。 《天台山方外志》
卷九《神仙考》 称他:“年七十,沐浴更衣作《韵语》
第
九
云:‘昔之委和,今之蜕质。 非化非生,复吾真宅。’ 辑
长啸一声,正坐而逝。”主要著作有:《南华真经章句 台
山
音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西升经集注》《碧 道
琼台旁之摩崖石刻 教
虚子亲传直指》等。 史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