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77

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等。
                1.《悟真篇》

                《悟真篇》是以诗词歌颂文体阐发内丹修炼理论及方法,认为修炼内丹乃

           修仙之主要途径。 据张氏自序,其书分正编和附录两部。 正编有诗词 93 首,
           言“善命固形之术”,即内丹修炼之“命功”。 其法以人体为鼎器,以身中精气

           神三宝为大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结成金丹。 附录收入歌颂诗曲杂言 32
           首,借用佛教禅宗“明心见性”之说,阐述“达本明性之道”,即内丹修炼之“性

           功”。 认为通过心性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的境界。
                《悟真篇》对我国内丹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它的主要思想可
           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它认为释道儒三教在修性

           修命明理方面有独到的要求,可以相

           互为用。 《悟真篇·自序》中说:“老、
           释以性命开方便门,教人修种( 即修
           因果。 种下善因,必获善果),以逃生

           死。 释氏(指佛家)以空寂(即内不见
           身心,外不见世界,当体即空) 为宗,
           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 脱离生死

           苦海);如其习漏未尽, 则尚徇于有
           生。 老氏(指道家)以修炼为真,若得

           其要枢,则立路圣位,如其未明本性,
           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
                                                                 张伯端
           尽性至命之辞, 《 鲁 语》 (《 论 语》 之
           一)有毋意、必、固、我(不猜想、不肯定否定、不固执、不唯我独是) 之说,此又

           仲尼(孔子) 极臻乎性命之奥也。” 他认为,释家强调“ 修性”,道家强调“ 修

           命”,儒家“穷理”的学说,是修性修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者可以相互为用。                                         第
                                                                                       九
                《悟真篇》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 七言绝的第五首中说:“释氏教人修                                     辑

           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漫度量。”意思是说,佛教                                        台
                                                                                       山
           有《阿弥陀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开示,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于中主                                          道
                                                                                       教
           持。 能往生其处则享乐无穷,永无轮回苦恼。 经中并劝导众生发愿往生。 西                                        史



                                                                                     ❙69❙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