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5 - 《鹿城年鉴2013》
P. 445
附 录
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 (一)健身组织网络构建工
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加健全。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 程。全部街镇建有体育联合会或
的合法权益,提高全区人民的身 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 体育总会以及各类体育社团,区
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组织网络。全区各街镇建有体育 级单项体育协会总数达到20 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 总会及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城市 上,街镇单项体育协会达到6个
谐文明进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体育组 以上。在各街镇建设文体站或体
与全民健身事业的良好局面,巩 织全覆盖。 育辅导站,配备专门体育管理人
固浙江省体育强区创建成果,积 (五)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 员,农村社区管理机构设专兼职
极为创建省体育强市和建设“创 加丰富。各街镇、各行业系统积 体育辅导员,70%以上的城市社
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做出更 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 区和60%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建
大贡献。 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和 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行政村
二、主要目标 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举行形式 建有各类运动队。大力发展社区
到2015年的总体目标是: 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 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老
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广 色鲜明的群众体育活动。全面推 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和幼儿体
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 广广播操,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 育。各街镇全部建有老年体育协
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 动内容。 会;积极推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
增加,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六)基层体育骨干队伍建 部、村级体育俱乐部、老年体育
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体育公共服 设不断加强。大力开展社会体育 活动中心(俱乐部)、职工体育
务均等化,形成亲民、便民、利 指导员和非奥项目教练员、裁判 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
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 员 等基层体育骨干培训,到2015 设,创新群众体育组织形式,不
体目标是: 年,全区培训基层体育骨干1000 断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适时构
(一)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进 人以上,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建体育健身超市等新型群众体育
一步加强。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 数达到总人口的2‰以上。 组织形式,为群众参加全民健身
鹿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七)青少年体质进一步改 提供便利条件。
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 善。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 (二)体育设施惠民工程。
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 康标准》,学生体质优秀和良好 加快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设,
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年人均 率有明显上升。 打造10分钟健身圈,方便群众健
体育经费达20元以上。 (八)体育创强争先工作 身锻炼。遵循“实用、美化”的
(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 深入开展。到2015年,在通过浙 原则,因地制宜打造沿江防洪堤
数逐步增加。全区居民体育意识和 江省体育强区复评的基础上,积 工程建设健身漫步道,沿塘河两
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 极向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 岸的休闲健身步道,沿九山河的
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经常 区)目标迈进。 自 车健身专用道,打造藤桥石垟
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每周参加体育 (九)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不 山、支岙山、双潮西坑村、临江
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 断完善。每年测定不同人群不同年 金村山、岙底呈岸村、仰义洋山
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达到 龄人数,不少于总人口的2‰,定 等登山健身步道,推进农村社区
全区总人口的47%以上。 期向社会公布国民体质检测结果, 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到2015年,
(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 建立和完善区国民体质基础数据 力争全区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
较大发展。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 库。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0%以上。 体育休闲公园,实现行政村(城
程”建设,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 三、工作任务 市社区)基本体育设施全覆盖。
理的区、街镇、社区(行政村)三 以实施群众体育“七大工 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力争在
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 程”为重点,推进全民健身公共 每个街道的大型居住区建设1个社
地面积达1.7平方米以上。 服务体系建设。 区体育运动中心,功能包括2个篮
鹿城年鉴·2013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