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9 - 钱塘年鉴(2022)
P. 429
附 录
小桥跨着两条河,现在,宽敞坚固的桥头让老严感到 动,让村民们在尽享民俗乐趣、生活幸福之余,不忘
更安全、更便利。 张夏文化的传承。
“当初桥上铺的是泥土,后来变成了水泥,不管 —原文刊载于 2021 年 5 月 19 日《钱塘新区报·街巷》
是泥土桥还是水泥桥,来来往往的人一直很多。”当
火星村
谈起往昔,不少老前进人表示,“蜜蜂桥头”当年十
叶晨璐 金鸿桥
分繁华,桥边的商店众多,去其他地方办事或走亲
戚,一定都要路过这个桥头。 近日,祝融号火星车传回火星照片,再次勾起了
时过境迁,村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人们对这颗神秘星球的无限遐想。而在钱塘区义蓬街
变化,“蜜蜂桥头”也“老”了。2004 年的一次升级 道也有一个很特别的村—火星村。尽管它不如天上
改造,让“蜜蜂桥头”旧貌换了新颜,一分钟经过 15 的火星那样神秘遥远,但也有着令人着迷的美。
辆小汽车、30 多辆电动车。现在,桥头变成了双向两 勤劳的“火星人”用双手一步步创造了如今幸福
车道,柏油路面上人来人往,还安装了红绿交通灯和 的“火星生活”。
24 小时监控探头。 20 世纪 20 年代初,零星的村庄农居开始在现在
“蜜蜂桥头”承载着许多老前进人的回忆,也见 的火星村土地上出现,三三两两地分布于高差为 2 米
证着许多新前进人的幸福生活。 至 3 米的河滩地上。当时,这里内部河流曲折蜿蜒,
—原文刊载于 2021 年 5 月 7 日《钱塘新区报·城事》 外部钱塘江泛滥,并不是一个宜居之地。50 年代,这
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及土地平整,河滩地的地形高
向公村
差得到了改善,并截弯取直改造灌溉河渠,方便对沙
尹思燃 喻萍萍
地进行精细耕作,使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改善,吸引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是河庄街道向公村村民纪 了大量来自萧山、绍兴及海宁的农户,为村庄发展带
念张夏相公的日子,也是向公村除了春节以外最热闹 来了新的动力。
的节日。“向公”二字的由来,便是村民们为纪念张 新中国成立前,原名为龙图乡十村的村民们完成
夏治水功绩的相公殿谐音而来。 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最初的 7 户农户感念于“星星
据《萧山县志》记载,张夏为北宋时萧山长 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理想,组成了星火互助农业
山(今楼塔一带)人,人称“张老相公”。景祐年间 合作社。1984 年,村落正式更名为火星村。
(1034—1038 年)曾出任北宋两浙转运使。因“海 如今,火星村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精
溢,飓风发,钱塘、萧山堤总坏”,张夏募民加固堤 品村,集体流转土地 700 多亩,建成“田成方、路成
塘,分段守护。他首用石块砌塘,并在塘外打入松桩 行、渠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并大力推行“污水零直
加以保护。这段自西兴至坎山的江堤,因其木石并筑 排”智慧灌溉系统试点,用整洁秀美的村容村貌,为
的特性有力抵挡了潮涌的冲击,造福了两岸百姓。而 “火星生活”增添了幸福。
张夏却因公殉职,百姓感念其德,将其尊为潮神。 不仅如此,火星村还积极引进蔬菜加工、智慧物
旧时,“沿江十八庙,庙庙祭张神”。每逢三月初 流等企业,为村民带来看得见的收益。据了解,2020
六张夏诞日,各地的张神庙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相 年火星村完成工业产值 1.41 亿元,农业产值 1.1 亿
公会”。社戏商集、引神赛会,是老沙地人心中难忘 元,农民人均收入 44869 元,村集体收入可用资金
的记忆。清朝嘉庆年间,因感念于张夏治水护堤之 481 万元。
功,沙地百姓为他修建了一座相公寺,寺庙的所在地 从一片滩涂荒地到安居乐业的家园,沧桑巨变数
就是今天的向公村。 十载,星火初心永流传。未来,“火星”的故事还将
张夏一生潜心治水、不遗余力地保护钱塘江大 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上演。
堤,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了向公村人民干事 —原文刊载于 2021 年 5 月 21 日《钱塘新区报·城事》
创业的昂扬斗志。为纪念张夏的先进理念和创新精 元成社区
神,向公村衍生出了“张夏绥佑、和谐向公”这一村
徐红燕 徐林玲
级文化品牌。
重建相公寺、建立仿古戏台、举办民俗文化节暨 在钱塘区下沙街道元成社区,老人们围坐在一起
相公庙会……近年来,向公村还将建设文化礼堂与弘 聊天时,都会讲起一段他们共同经历的围垦岁月。
扬张夏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一场又一场精品文化活 元成社区由钱塘江改道围垦,几经耕作,历时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