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9 - 钱塘年鉴(2022)
P. 439
附 录
的小楼掩映于青葱的小麦、油菜田间,清波荡漾的江 “年前,杭州地铁 7 号线开通了,如果公租房申
东直河点缀其中,恰似一幅天然绘就的田园牧歌图。 请也能通过的话,住和行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这种变化,源于近年来,钱塘区不断推进土地综 一名在钱塘区工作的企业员工小王说道。
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致力于打造“高楼大厦”与“广 —原文刊载于 2022 年 5 月 10 日《钱塘新区报·专题》
阔天田野”并存的现代田园城市。以江东村所属的河
钱塘,启航未来强区
庄街道为例,近两年就完成农用地整治总规模 1800
刘龙龙
亩,农村道路修建 76.68 千米,河道整治 18.78 千米,
对 420 户农户开展庭院整治和庭院绿化工程,村容村 昔日围垦滩涂,今日产业热土。钱塘新区成立近
貌得到较大改观。未来,这里还将逐步建成规模种植 两年多后,于上个月设立行政区,实现了高起点擘
基地和农业科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园。 画,高标准建设,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
广阔田野保留田园风光,钱塘芯谷现代产业集群 了坚实步伐。
也在拔地而起。就在江东村不远处,“智造谷”园区 两年来,钱塘区构建了涵盖生命健康、航空航
不断有新项目入驻,在园区生产 5G相关的智能硬件。 天、智能汽车和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半导体五大
“这里的厂房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进行车间装修, 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并推行“1+4+X”产
建设一些配套设施就可以。”一家刚刚进驻的企业负 业政策;“亲清钱塘”让政策兑现跑出了钱塘加速度,
责人表示,在钱塘区能有如此完善的创业基础设施, 让新型政商关系“亲上加清”;产业平台改革让产业
非常难得,这让他们的项目能够尽快投产。曾经的围 发展有了“主阵地”,企业服务有了贴心人;1000 余
垦热土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呈现出勃 家启动了数字化改造和工业物联网项目,机器换人激
勃生机。 发了“数智”产业新动能;2020 年,钱塘区经济实现…
“V形”反弹,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2936.6 亿元,同比
宜居与宜业并举
增长 0.6%,规上工业增加值达 656.9 亿元,同比增长
2020 年 10 月,《求是》杂志刊发重磅文章 — 4.2%,经济发展后劲儿愈足。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其中 两年来,钱塘区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2020 年,
提到: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 钱塘区更是进入“双地铁时代”,居民交通出行便捷
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长期来看,全国城市 度大大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居民幸福感不
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 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新区生活、工作、
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创业,人才特区加速形成。
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 “从功能区变为行政区,有利于钱塘区进一步提
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 升产业集聚能力,在城市规划方面更有独立性,比如
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说在财政上有独立的支付能力。”专业人士表示,作
“郊区新城”的提法与新区打造长三角产城人融 为杭州发展制造业实体经济的主平台,近年来新区在
合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不谋而合。行政区划的优化调 产业平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招引、区校合作等方面
整,无疑将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职能、提升城市配 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
套,让新生的钱塘更宜居、更宜业。 了“小马拉大车”的情况,机构设置很少,而钱塘新
“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是关键因素。要留 区有大大小小 2 万余家企业,出现了不适应不协调的
住人,传统的工业开发区老路子走不通了,要把钱塘 情况。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
区建设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 资源整合效应更明显、体制机制融合更深入、机
的郊区新城,全力以赴优化新区发展环境。”相关负 构设置更完善、产业政策更有力,这种由行政区划调
责人介绍称。 整带来的蝶变,在许多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找到范
以促进职住平衡为例,钱塘区着力扩大公租房保 本。2018 年从功能区调整为行政区后,深圳光明区
障覆盖面,提高保障的及时性和效率,促进保障对象 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
职住平衡。不久前,钱塘区启动了共租赁住房 2021 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
年受理工作,共推出配租房源 1236 套。值得一提的 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建设,以“科
是,这些租赁住房所属的小区绿地率均在 30%以上, 学+城市+ 产业”为发展规划,让这一区域成为粤港
周边配套完善。 澳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