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3 - 钱塘年鉴(2022)
P. 443
附 录
一拖就是半天,不会累坏。 牛拖船的牛在沙地才有了用武之地,沙地的河道浅,
所拖的船,与我们常见的木船不大相同,这种船 牛脚能踩到河底。遇到较深的河段,牛主人就让牛走
并不大,长约 5 米,宽不足 2 米,两旁的船舷较狭, 在岸边,若在某些深水河段岸边也踩不到底,别急,
无弧度,船的两端平平的,不像一般的船那样是尖 就让牛拖着船游一段路,水牛是会短暂游一段路的。
头,有人说船的头尾像是被刀斩了一截,因此船的平 行驶中的船有惯性,牛游得慢了,船会自己推一段路
面略呈矩形,这种形状的船,不仅便于前后两船用绳 上来。汛期河里涨大水,牛拖船是不出门的。据有经
索相互连接,也缩短了整档船的长度,以便在弯曲狭 验的船户说,最理想的深度,也就是牛最省力的深
隘的河道中行驶。无橹无桨无帆无舵,只有赶牛的细 度,是牛头露出水面,牛背脊稍露出水面,而脚能踩
细长长的竹鞭和一根当篙使用的竹杆。 到河底的深度。
牛拖船一般都没有船篷,偶见有船篷的也只有头 因为有了牛拖船,沙地大宗货物有了销路,有些
船,或头船和二船的前舱才有。有船篷的舱是生活 急需物资,如大米、化肥、煤也靠牛拖船运输进来。
舱,头船篷底放船员的衣被粮食,二船篷底放喂牛的 曾经看到过一张老照片,萧山老火车站附近的河里停
草料及杂物;在船里面蒸饭或睡觉的情况极少,所以 满了船,堆满了等待装上火车的菜甏,这些甏里装的
没有搭铺蒸饭的地方。遇上烈日和下雨,货物盖油 是萝卜干、榨菜,等待运往各大城市。牛拖船只装大
布,船员戴斗笠穿蓑衣。 宗货物,不装散货,也不搭旅客。解放后牛拖船更繁
牛拖船运货时需有两个人一同上路。年龄大的和 忙了,光粮管所运粮食,供销社运生产资料,还有生
有经验的人坐在船头辨认港汊,赶牛人一般是船主人 活资料要运进来,沙地又有大宗货物要运出去,牛拖
自己。船拐弯时,对面有船过来交会或者后面有船要 船与沙地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超上来时,需要有一人在后面打篙;打篙的人须在各 —原文刊载于 2022 年 5 月 10 日《钱塘新区报·副刊》
船之间前后左右走动,船小,船舷狭窄,不是很好
老手艺造船人见证沙地五十载
走的,不小心会掉下河去。所以老话讲:沙地什么最
叶晨璐
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在我看来,撑船的活最
苦,因为风雨无阻。 一根细铁丝穿过两块铁丝网的缝隙再挑出,用手
沙地区盛产络麻,如果装麻包,每包 200 斤,每 指微微按拢,拿带钩的小铁棍勾在一起,转一个圈,
船载重 2.5 吨,一档牛拖船可装载 15 吨货物,牛拖船 摁下,一个牢固的节点就扎好了。蒋星海一刻不停地
大多 6 只船连接成一档,由一头水牛拖。在干旱水浅 抽出另一根铁丝,初具雏形的船上密密麻麻都是这样
的时候,也有 7 只或 8 只一档的,但是装载的总量不 的节点。在过去的 50 年里,这套动作他重复了无数
增加,还是 15 吨。船主人怕累坏了牛,绝对不会随 次,一条条不同样式的船,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生
意增加装载总量的。 活方式的变迁。
像战士爱护战马一样,船户非常爱护拖船的水 今年 70 岁的蒋星海是义蓬街道金星村的一位村
牛。给牛不单单是吃草,也要喂饲料粮食,牛拖完船 民,有着 50 多年的造船经验,从 16 岁开始跟着师傅
太疲劳了,或者牛将要下水出力了,常常要去买些上 学习造船,1969 年进入围垦指挥部造船队,一直工作
等酒糟来给牛吃,有的还给牛喂些绍兴老酒。如果是 到退休,现在也还接单。“靠一门手艺吃饭,做了一
寒冷天气,船到了目的地后,船主要为牛盖上草荐子 辈子的船。”蒋星海这样概括他的过往。
或者蓑衣。如果天气特别寒冷,牛又非常疲劳,还要 在他的露天工作场地上,四条已经造好的船并排
在草荐子上面再盖上一条棉被。夏天,牛虻特多的时 放在一起,盖着雨布阴干定型,还有一条正架在架子
候,要给牛打扇或点蚊香驱赶牛虻和蚊子。 上做了一半。“这些都是水泥船,不是以前的木船,
牛是最懂感情的动物,我曾看到牛会流泪,那是 做起来更方便。”蒋星海说道,“木头船的工程大,这
它痛苦的流露。难怪鲁迅先生会赞美牛,吃的是草, 种塘里用的小船,一个人要做个一礼拜,水泥船不算
挤出来的是牛奶。 干燥保养的时间,2 天就能做一条,也经用,用个 7、
牛拖船是沙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别的地方是看 8 年不成问题。”
不到的。 制作一条水泥船需要先浇筑好半圆形的水泥挡板
绍兴或者杭州一些内河都比较深,牛踩不到底, 作为支撑,再套上模子,沿着形状先横后竖地扎好细
就使不出力气。再者,内河不是沙土,河底都是淤 钢筋和铁丝网,最后抹上一层水泥。“这样一条 5.5
泥,即使在浅的河道,牛脚踩在淤泥里,用不上劲。 米长,1 米来宽的船,要花费 17 根钢筋、20 米铁丝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