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鹿城年鉴2017》
P. 65

特  载



                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能集聚、个性鲜明的省市级特色小                  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创业创
                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镇。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发展                  新人才队伍。
                    二、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城市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启                      (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坚
                经济集聚区                           动建设一批创客社区。加快小微企                  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顺               业创业园建设,集聚一批有条件的                  的重要支撑,落实省七大重点产业
                应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                 小微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                  和市“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等
                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做大做强商                 新兴产业,开展配套技术和产品开                  政策,重点推进现代金融、楼宇经
                贸业和鞋类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                 发,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                   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
                现代金融、楼宇经济、信息经济、                 业。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                  生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若干
                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六                 头作用,继续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                  个产值超3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起以时                 建创新载体。支持中津先进科技研                  加快滨江金融集聚区、七都万国财
                尚产业引领、服务经济主导、新兴                 究院等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大力推                  富小镇等金融集聚平台建设,大力
                产业驱动、产业优势互补的现代城                 进科技合作基地和项目建设,加快                  发展总部金融和区域资本市场,培
                市经济体系。                          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高能级科创平                  育壮大现代金融产业。整合中心城
                    (一)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深               台,为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注入澎湃                  区楼宇资源,积极引进总部机构,
                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                 动力。                              加快建设一批总部楼宇集聚群。准
                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提升智慧应用水平。制定实施                确把握国家房地产政策走势,推动
                创成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建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筑业做大做强,争取创成省级建筑
                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大力培                 等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强区。依托省市级文创园平台,布
                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                  局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
                和科创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加强                 同化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                  素、开放式的创意综合服务平台,
                自主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实施重大                 省级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基地平台                  建设文化创意集聚区。整合历史文
                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工程。引导企                 优势,加快建成温州云计算产业中                  化街区、传统商业街区和城区西部
                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创                 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两化融合示                  旅游资源,壮大休闲旅游产业,
                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型                 范区,争创全国大数据综合试验                   打造都市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
                中小企业,提高全区研究与实验发                 区。积极做强做大电商经济,培育                  健康服务业,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园
                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发展微商经济,促进线下与线上融                  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养老产业示
                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合、实体与网络联动,建设网络经                  范基地。加大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
                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                  济示范区、信息经济强区。                     聚区创新提升力度,培育一批现代
                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大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推进人                 服务业龙头企业,促进优势产业规
                力推进科技市场和科技中介机构                  才强区建设,完善和创新人才激励                  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加快物
                建设,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深                  政策,建立多元化、社会化人才评                  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
                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                  价体系,营造吸引人、留住人、成                  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深度
                产权法律保护。                         就人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白鹿                  融合。加快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
                    拓展创业创新空间。全面推                引才”计划,加大“招才引智”力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
                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包括                 度,大力引进“国千”“省千”人                  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大学生、新生代在内的各类青年创                 才,加大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培                      (三)做大做强现代商圈。主
                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掀起“精英创                 育引进力度,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                  动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承接温
                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                 引进培育计划和院士智力集聚工                   州时尚名城建设试点,将整个鹿城
                新热潮。集中精力推进特色小镇培                 程,加强“人才社区”建设,努力                  主城区作为时尚消费核心区来建
                育和建设,打造一批定位清晰、功                 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                   设,努力建成浙南时尚消费中心和


                                                                                            鹿城年鉴·2017     3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