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8 - 《鹿城年鉴2022》
P. 478

鹿城年鉴2022


              点示范体系,大力开展“零碳”政府机关、低碳工业                          域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
              园区、未来低碳社区建设。聚焦重点区域,积极开发                          强“瓯江红”党建品牌,提升“瓯江红”党群服务中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实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                          心联盟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
              步提升。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升”,全面推进“党建联盟·组团发展”。开展“红
              碳排放权交易。                                          色管家·幸福家园”行动,修改完善物业管理条例。
                  30.打好污染防治巩固提升持久战。实行最严格                       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完
              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                          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三级网络建设,加快推
              塑攻坚战,全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化“五                          进“最多跑一地”改革,打造充满活力、群众满意、
              水共治”碧水行动,全面消除市控以上V类水断面,全                         治理高效的区域社会治理“鹿城样板”。完善基层
              面创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                          民主协商制度,深化“三社联动”,推广“红色议
              力度,全方位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持续深化大气污                          事厅”“居民会客厅”等特色做法,持续推进城市管
              染防治,全面建立污染排放源清单,强化多污染物协                          理“服务进社区”活动,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新型
              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创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                          社区治理共同体。深入实施百村善治工作,健全完善
              深入推进净土清废行动,强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                          “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全区50%以上的村(社
              壤环境全过程风险管控,全面深化“肥药两制”改                           区)达到善治村(社区)目标。
              革,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域                              33.深化法治鹿城建设。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
              “无废城市”,开展城市生活垃圾转运作业市场化PPP                        平,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一体推进科学
              项目,促进垃圾分类、“无违建”建设迭代升级,加                          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努力开创
              强固体废物闭环监管、医疗废物非接触式智能监管,                          “法治鹿城”建设新局面。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
              严格落实禁塑限塑制度,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城乡一                        改革,完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构建
              体的多元塑料污染共治体系。                                    规范化多元化精细化诉讼程序体系,全面提升司法质
                  31.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常态                       量、效率和公信力。发挥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作用,构
              化GEP核算和考核制度,加快推进GEP应用体系建设。                       建行政争议调解联动格局,全面加强诉源治理,实现
              探索推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试点,逐步建立基于                          行政诉讼收案数、行政诉讼败诉率“双降”。全力
              生态价值、环境质量评价考核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                          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全面开展基层法治化综合改
              制度,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发                          革,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和
              展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易市场。加快创新绿色金融                          重要事项咨询、听证、公示等制度,切实提高决策质

              改革,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全面实施“区域环评                          量。加强政法干部交流,激发政法队伍活力,优化干
              +环境标准”改革和环保行政许可规范化管理改革。                          部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深化河、湖长制,                          改革,加快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
              推行生态环境报表制度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开                          的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化生态环境领                          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刑罚执行一体化
              域“信用+双随机”执法检查,构建责任清晰、规范                          建设,破解执行难问题。加快建成普惠均等、便捷高
              履责的监管格局。健全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                          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普法力度,
              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验收、监测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
              和执法。                                                 34.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坚决把保护人民生命财
                  (八)在区域治理现代化上先行示范,强化共同                        产安全摆在首位,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
              富裕的治理基石                                          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
                  32.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治理体系。进一步健                       战。深入开展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加大
              全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                          “四治融合”推广提升力度,健全完善社会多元参与
              入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推行区                          机制,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区域社会治理新



              448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